-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
概述
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组由于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发生在儿童期称为佝偻病,主要表现为方颅、鸡胸、肋骨串珠、四肢弯曲畸形(O型或X型腿)、生长迟缓等。成人起病者称为骨软化症,表现为乏力、体型改变、身材变矮、多发骨折、骨痛,甚至致残等。
病因及流行病学
正常的钙磷水平是骨骼矿化的必备条件。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由于PHEX、FGF23、DMP1等基因突变或其他获得性病因,导致体内调磷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产生过多或降解障碍,使循环中FGF23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近端肾小管上皮内的Na-Pi共转运体对尿磷重吸收减少,肾磷阈降低。同时由于FGF23可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减少1,25(OH)2D的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进一步加重低磷血症,导致骨骼矿化障碍,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的表现。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XL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DH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RHR)、低血磷性佝偻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RHPT)、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颅面骨发育不良(osteoglophonic dysplasia,OGD)等。获得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最常见的类型为肿瘤性骨软化症(TIO),其他还包括范科尼综合征等。其中,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如表51-1。
表51-1 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总结
类型
OMIM
致病基因
基因位点
XLH
307800
PHEX
Xp22.1
ADHR
193100
FGF23
12p13.32
ARHR1
241520
DMP-1
4q22.1
ARHR2
613312
ENPP1
6q23.2
HRHPT
612089
Klotho易位
13q13.1
MAS
174800
GNAS
20q13.32
OGD
166250
OGD
8p11.23
国外报道低血磷性佝偻病的发病率约为3.9/100 000,患病率约为1/21 000,此类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有待完善。
临床表现
低血磷性佝偻病的患儿主要表现为方颅、鸡胸、串珠肋、手镯征、足镯征、亨利氏沟,多在将近周岁开始负重时出现下肢畸形,可表现为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并伴有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步态摇摆、进行性加重的骨畸形、多发性骨折、骨骼疼痛以及牙齿发育异常(牙质差、牙痛、脱落后不易再生)等。影像学表现为骨骼畸形、长骨干骺端增宽和模糊,呈杯口样,杯口内可见许多细条状钙化影如毛刷状。在成人期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活动受限、骨痛、多发病理性骨折(四肢长骨、肋骨、骨盆和椎体均可发生)、身高变矮。影像学表现为骨密度普遍减低,骨小梁模糊,呈毛玻璃状,骨盆畸形、假骨折线、椎体呈双凹变形等。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磷水平降低,血钙正常或偏低,尿磷增加,肾磷阈下降,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PTH可正常或轻度升高,1,25(OH)2D3常较低(见于FGF23相关性低磷佝偻病患者),25(OH)D可正常或偏高。TIO患者也可合并范科尼综合征,伴有尿氨基酸、尿糖阳性或肾小管酸中毒。由于ADHR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可与铁代谢异常相关,建议完善血常规、外周血涂片、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检查。
2.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见四肢长骨呈X型腿或O型腿、干骺端杯口样或毛刷状改变,头颅、椎体、骨盆X线片可见骨密度普遍减低、骨小梁模糊呈毛玻璃状,骨盆畸形、假骨折线、椎体呈双凹变形等。对于肿瘤性骨软化症患者,明确定性诊断后应进一步完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68Ga-DOTATATE-PET/CT检查以寻找肿瘤病灶,对于有阳性发现的局部病灶,应进一步行CT、MRI等影像检查以明确定位诊断。
3.分子生物学检测 对于有阳性家族史、起病年龄较早或未明确发现肿瘤的患者,应完善PHEX、FGF23、DMP1、ENPP1、SLC34A3等基因检测,明确是否为已知致病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诊断
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病史采集 应注意是否有骨痛、乏力、骨骼畸形、活动受限、病理性骨折、身高变矮等症状,询问日晒时间、奶制品摄入、钙剂补充等情况,询问是否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2.体格检查:注意有无典型佝偻病体征(方颅、鸡胸、串珠肋、手镯征、足镯征、膝内翻、膝外翻等)。
3.生化检查:建议检查血磷、血钙、PTH、25OHD、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肾磷阈、血清蛋白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等。
4.影像学检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成都市青羊区初三一诊(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pdf
- 2024北京二中初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中国传统文化 8-汉字.ppt VIP
- 某医院安全生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pdf VIP
- DB65T 4135-2018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桑皮纸制作技艺流程.pdf VIP
- 2024年英语中考真题+模拟题汇编《定语从句》含答案.doc VIP
- 现代设计史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黄帝内经原文.pdf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