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中国诗 讨论思考: 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他要用这个方法? 2、阅读课文2~8段,抓住关键句,筛选出和西方诗歌相比,中国诗所具有的特点。 3、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拓展研究:比较并探究中西诗歌的差异。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说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秋风萧杀,海浪翻腾,一个人立在碣石山边,东望大海的莫测变幻,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这也正是诗中所极力营造出来的气氛,神秘辽远的大海,正是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用之不尽的智慧。宛如一盘棋局的世事虽难以捉摸和不易把握。却仍能牢牢地控制在诗人的心理之中。碣石、大海、以及天地之间的一人,凛然有凌人之气扑面而来。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呀,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大致说来,《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的鼻祖。他出身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教养。他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他向往自由、民主,反对沙皇专制,因此几次被流放,1837年,在沙皇及其党羽策划的决斗中受重伤而死。主要作品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悲剧《鲍利斯·戈东诺夫》、长诗《茨冈》《青铜骑士》等。他还写了800多首抒情诗,歌颂爱情和友谊,抒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向往自由的理想。他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晓畅,风格优雅,洋溢着明朗、健康的情绪,具有真正的俄罗斯民族风格。 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他是近代俄罗斯现实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