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常用处理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钻井液常用处理剂 为了满足钻井工艺对钻井液各方面性能的要求和需要,单靠使用清水和机械设备来调整其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化学处理剂。 钻井液化学处理剂,从结构和组成分为两大类,即无机处理剂和有机处理剂。 1、无机处理剂 1、氢氧化钠(NaOH)。俗明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密度2.0~2.2 g/cm3。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呈强碱性,腐蚀强,使用时注意防止对皮肤、器官的腐蚀。pH值为14,主要用于调节钻井液的pH值,并与某些有机物配合使用,(如与丹宁配成丹宁碱液等)还可以清除有害的钙、镁离子。 2、氢氧化钾(KOH)。俗明苛性钾。常温下密度2.04 g/cm3。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呈强碱性,pH值为14,腐蚀较强,既能用于调节钻井液的pH值,又能提供钾离子。钾离子有良好的防塌作用。 3、碳酸钠(Na2CO3)。俗明纯碱、苏打。无水碳酸钠为粉末,密度2.53 g/cm3,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性,pH值为11.5。作用是改善粘土水化分散性能,粘土造浆率,另外,还可以清除钙离子。(石膏、水泥中的钙离子) 4、硫酸钡(BaSO4)。俗明重晶石,纯品为白色粉末,含杂质多为浅绿色或灰色,密度4.00~4.60 g/cm3。不溶于水、有机溶剂、酸或碱的溶液。主要作用是作为加重剂。(但缺点很多,堵塞油气通道,且不易酸化,通常不允许使用)要求硫酸钡密度不小于4.00 g/cm3,粉末度要求99.9%通过200目筛。 ⑸碳酸钙(CaCO3)。俗明石灰石,纯品为白色粉末,下密度2.20~2.90 g/cm3。主要作用是作为加重剂(优点是不会堵塞油气通道,酸化可除去,缺点是密度低,要使钻井液提高密度到1.50 g/cm3以上有困难) 。要求碳酸钙密度不小于2.70 g/cm3,粉末度要求99.9%通过200目筛。 2、有机处理剂 有机处理剂一般多是高分子化合物,从其来源和发展来看,可分为天然产品、改性产品、合成产品三大类,按其作用可分为稀释剂、降滤失剂、絮凝剂三大类。 1、稀释剂: (1)铁铬木质素磺酸盐(代号FCLS),简称铁铬盐。抗污染能力强,热稳定性好,抗温可达170℃~180℃。 (2)磺甲基丹宁(代号SMT),俗名磺化丹宁。抗温可达180℃~200℃。 2、降滤失剂 (1)羧甲基纤维素(代号Na—CMC或CMC)。 (2)磺甲基酚醛树脂(代号SMP、SMP—1、SMP—2)。 (3)水解聚丙烯腈钠盐(代号HPAN)。热稳定性好,抗温可达240℃~250℃。 3、絮凝剂 (1)聚丙烯酰胺(代号PAM) (2)水解聚丙烯酰胺(代号PHP)。 (3)聚丙烯酰胺和聚丙酸钠共聚物(代号80A51)。 (4)丙烯酸盐和丙烯酰胺共聚物(代号PAC141)。热稳定性好,抗温可达190℃。 3、表面活性剂 (1)乳化剂:烷基磺酸盐(AS)、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OP)。 (2)润湿、防卡、解卡剂:聚乙二醇(PEG—400,润湿剂)、CP233防卡剂、SR301解卡剂。 (3)消泡剂:甘油聚醚(XBS—300、GB—300、N—30025等)、7501消泡剂。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