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危害分类与风险评估陈会明.pptx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品危险分类与风险评估;;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风险评估概况;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物理危险;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物理危险;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健康危害;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健康危害;3.1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 小时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 小时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急性毒性以有毒物质进入人体途径和吸收进入人体后产生效应的速度来区分其产生不利影响的能力。 ;3.1 急性毒性 ;3.1 急性毒性 ;3.2 皮肤腐蚀/刺激 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 小时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 腐蚀反应的特征是溃疡、出血、有血的结痂,而且在观察期14 天结束时,皮肤、完全脱发区域和结痂处由于漂白而褪色。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学来评估可疑的病变。 应考虑运用组织病理学评估可疑的身体损伤。 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 小时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 ;3.2 皮肤腐蚀/刺激 ;3.2 皮肤腐蚀/刺激 ;3.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严重眼损伤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 天内并不完全可逆的组织损伤,或严重的视觉物理衰退。 眼刺激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在眼部产生在施用21 天内完全可逆的变化。 ;3.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3.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3.4 呼吸或皮肤致敏作用 呼吸致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过敏反应的物质。 皮肤致敏物是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 ;3.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3.4 呼吸或皮肤致敏作用 呼吸致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过敏反应的物质。 皮肤致敏物是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 ;3.4 呼吸或皮肤致敏作用 ;3.4 呼吸或皮肤致敏作用 ;3.5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本危险类别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播给后代的突变的化学品。 突变定义为细胞中遗传物质(DNA)的数量或??构发生永久性改变。 突变一词用于特定的碱基对改变和染色体易位:可遗传的基因改变;已知的基本DNA 改性 Mutagenic(致突变的)和mutagen(致变物)两词用于在细胞和/或有机体群落内产生不断增加的突变的试剂。 Genotoxic(生殖毒性的)和genotoxicity(生殖毒性)两词用于以下试剂或过程:改变DNA 的结构、信息量、分离试剂或过程,包括那些通过干扰正常复制过程造成DNA 损伤或 以非生理方式(暂时)改变DNA 的复制 ;3.5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3.5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3.6 致癌性 致癌物,是指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物质或混合物。 在实施良好的动物试验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该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 ;3.6 致癌性 ;3.6 致癌性 ;3.7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包括对成年雄性和雌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有害影响,以及在后代中的发育毒性。 基于遗传学的可遗传效应在后代身上的已知诱导在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第3.5 章)部分讨论。 ;3.7 生殖毒性 ;3.7 生殖毒性 ;3.7 生殖毒性 ;3.8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 由于单次接触而产生特异性、非致命性目标器官毒性的物质和混合物的性质。 所有可能损害机能的,可逆和不可逆的,即时和/或延迟的并且在第3.1~3.7、3.10章未具体论述的显著健康影响都包括在内。 ;3.8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 ;3.8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 ;3.9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 由于重复接触而产生特定目标器官毒性的物质和混合物的性质。所有可能损害机能的,可逆和不可逆的,即时和/或延迟的显著健康影响都包括在内,其他危险种类下的影响不包括在内。 ;3.9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 ;3.9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 ;3.10 吸入危险 “吸入”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 吸入毒性包括化学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或吸入后死亡等严重急性效应。 吸入开始是在吸气的瞬间,在吸一口气所需的时间内,引起效应的物质停留在咽喉部位的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交界处。 物质或混合物的吸入可能在消化后呕吐出来时发生。 ;3.10 吸入危险 ;3.10 吸入危险 ;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环境危害;化学品危害(危险)类别——环境危害;4.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