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砼表面点面渗水缺陷处理施工作业指导书
由于地下输水隧洞的岩壁渗水部位较多、渗水量大,尽管在砼施工阶段采取了多种排水措施,但砼浇时承压水在砼内部产生细微流动,形成毛细渗水,在边墙及顶拱面上出现了点渗水和面渗水现象。
2.4.1化灌材料
采用EAA和CW环氧浆材进行化灌处理。
2.4.2施工设备
①钻孔设备:进口BHS冲击钻和4DFE冲击钻(有利于不同角度操作)。
②灌浆设备:采用水电部华东院HD-1型密封式注浆泵;容积10L,压力1.6Mpa,为手动压泵。
③计量用具:天平、小量杯、温度计。
2.4.3施工程序和要求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点渗或面渗描述→根据类型采用相应处理措施→质量检查及验收
⑴准备工作
先接电布置照明,并根据点渗或面渗所处位置,决定是否需要搭设排架或设置挡水围堰,再做灌前点渗或面渗性状描述。
⑵根据不同渗水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①点渗的处理
a钻孔:利用钻孔设备对点渗部位进行钻孔,孔深20~30cm,孔径>18mm,做好钻孔登记表。
b清孔:通过风压将孔内清理干净,要求无尘、无泥垢、无颗粒;做好清孔成果统计表。
c埋管:沿孔口四周凿毛后用水清洗干净,要求无尘,无泥垢,用早强水泥埋管。
d浆液配制:分批配制浆液,第一批配浆量应略大于孔管的占浆量,随后视吸浆量情况随用随配EAA环氧浆液,现场固化剂的加入应严格控制温度,固化剂的加入过程为放热过程。因此,配置过程中应缓慢加入固化剂等材料并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散热,控制浆液温度在30℃以下,不再升温后才用于灌浆。
e灌浆:采用单孔灌注。
f复灌:第一次灌浆后,应恒压扎管待凝,等压力回零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复灌,直至达到结束标准。
g灌浆压力:开始灌浆后压力逐步升至0.3~0.5Mpa,当进浆量≤1ml/min时,稳压30min结束。正常情况下灌浆作业应连续进行,确保灌注密实。
h合格标准:砼面上原点渗部分不再渗水。
②面渗水的处理:
面渗水处理的施工方法与点渗水的施工方法只有a、e、h施工程序不同,其余均相同。
a、钻孔:利用钻孔设备对面渗区域钻孔,梅花形布孔(尽量布置在渗水点上),孔距30cm,排距25cm,孔深30~40cm,孔径>18mm,再在面渗区域外18~20cm钻一排孔,间距为30cm,做好钻孔登记表和钻孔布置图,钻孔布置示意详见下页图。
e、灌浆:灌浆顺序由低至高,由内向外,根据压水试验漏量确定灌注方式,漏量<10ml时,采用分Ⅰ、Ⅱ序孔并联多孔(四孔)灌注,灌注过程中若发现其间的Ⅱ序孔串漏浆,可在该孔排出孔中积水和稀浆后并入Ⅰ序孔同时灌注。漏量>10ml时,采用单孔灌注,发生串浆情况时,待串浆孔排出孔中积水和稀浆后,扎紧管口,灌浆孔灌浆结束后,打开该管按正常程序灌浆。
h、灌浆后的质量检查:
砼面渗部未不再渗水后,进行压水检查。造检查孔(孔径32mm、孔深10—15cm)后进行检查孔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水,压水检查压力为0.3Mpa。压水试验稳定标准,在稳定压力下,每3~5min测读一次压入注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ml/min时,本孔段压水结束,取最终值为计算值,测记漏量,计算透水率(Lu)。
合格标准:压水检查透水率≤0.1Lu。
图2.4-1面渗钻孔布置
2.4.4特殊情况处理:
在面渗孔注浆过程中,出现相邻孔中有串浆时,应立即封闭串浆孔,确保浆液充填饱满,或嵌缝面出现渗漏应立即停止施灌,重新封闭注浆。
对于注入量过大,单孔注浆超过50ml/min时,且不起压时,可采取降压,缩短浆液凝胶时间,增大浆液粘度进行灌注,或采用间歇性灌浆法处理,一般间歇时间可为8~12h。
EAA环氧浆材配制后约8~12h,如出现过稠现象应废弃,废弃浆液放置于废旧的容器内,待凝后清出施工现场。
对个别吸浆量很大,不起压的孔段,在查明原因后,报监理工程师研究处理。
如孔段不吸浆,应检查钻孔是否对准裂缝,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布孔灌注。
2.4表面缺陷处理
2.4.1层间缝错台挂帘处理
对形成错台的部位,首先将突出的砼凿除,预留约5mm厚度,然后对预留的部位作打磨处理。磨除坡度:平行水流方向1/30,垂直水流方向1/20。磨除后与成型砼平顺连接,打磨过的部位表面涂刷一层环氧胶泥。
2.4.2 模板印痕及模板变形造成的凹凸面的处理
①对凸出的模板印痕及模板变形造成的凸出部位,采用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
②对于模板拼缝不严漏浆形成的砂线,深度<5mm的砂线,将砂线内的裸露砂粒清除,填补环氧胶泥或环氧砂浆。深度≥5mm的砂线,视其深度凿槽,深度不小于2cm,分层锤填丙乳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模板变形造成的凹面也按上述原则处理。
2.4.3 砼表面出露钢筋头和灌浆铁管的处理
①带锥套的拉筋头,将锥套取出,孔壁凿毛,分层锤填丙乳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