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6)
2015 至 2016 学年 第一 学期
系 部
护理系
教 研 室
儿传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
传染病护理学
授课班级
2012级五年制3班
授课教师
刘 莉
职 称
助 教
使用教材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编写日期
2015年10月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教 案﹙首页﹚
授课
时间
2015年 10 月21 星期 三 1.2 节
学时数
2学时
授课
章节
第二章 第三节 麻疹 第四节 水痘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它□
教学
目的
(目标)
1.掌握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2.熟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预防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
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
采用精讲、启发、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材
参考
文献
1.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2.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集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3. 吴光煜 传染病护理学 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王明琼 传染病学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王明琼 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6. 沙介荣 传染病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
板书
第三节 麻疹
病例:患者,男,10个月,于2008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5日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3日前皮肤又出现红色斑丘疹,曾在当地诊所治疗,效果差。入院检查:T39.5 ℃ ,P108 次/分,R25次/分, BP未测。口颊黏膜充血,全身膝关节以上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及少许干啰音,心率108 次/分,律齐,其余检查正常。问题:
1.该病人主要的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2.应采取哪些主要的护理措施?
一、定义: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为特征。麻疹传染性强,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二、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无亚型,在电镜下病毒呈球形或丝状,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有脂蛋白包膜,膜内有血凝素,能凝集猴红细胞。麻疹病毒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日光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h,在流通空气或日光下半h及失去活力,但耐寒、耐干燥,在-70 ~15℃可保存数月至数年。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并复制,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形成第1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后在内繁殖并释放,大量病毒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皮疹。
麻疹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当麻疹病变遍及全身淋巴组织,可引起扁桃体、淋巴结、脾、阑尾等处淋巴组织增生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皮疹有真皮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管腔扩张充血,以及血管周围言行细胞浸润和血浆渗出所组成,覆盖于皮疹上的表皮细胞发生继发性退行性变,角化后脱屑。口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充血、渗出、局灶性坏死及言行细胞浸润。
四、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均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都可发生。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小儿,自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率上升。
五、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约10d(6~18d),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d。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它症状,并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90%以上的病人,在病程的第2~3d,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颊黏膜上,为0.5~1mm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最初可仅有数个,在1~2d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一般维持16~18h,多于出疹后1~2d内消失。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