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及赏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   下面是夜归鹿门山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文学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   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   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及赏析】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