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01 02 03 04 01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而且是价内税(税费属于价格的组成部分)。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价格中不包含增值税)。 收入 (二)、税率不同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中建筑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3%。 营业税制下,建筑业税率为3%,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 (三)、计税依据不同 营业税计税依据中不扣除成本,直接按收入纳税,成本(人工、材料、设备)不能抵税。 增值税计税依据允许扣除成本。 (四)、计税方法不同 1.营业税计税方法: 应纳营业税=营业额(收入额) X 税率 对总包人计税方法允许总包款扣除分包款后差额纳税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税方法: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收入额x税率-成本费用额x税率 例如:提供建筑服务取得的销售款111万元 营业税制下:收入=111万元 应交营业税=111*3%=3.33万元 增值税制下:收入=111/(1+11%)=100万元 销项税额=100*11%=11万元 购入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票50万元 成本=50/(1+17%)=42.74万元 进项税额=42.74*17%=7.26万元 应交增值税=11-7.26=3.74万元 02 建筑业营改增税收政策 建筑服务征税范围 建筑服务征税范围 根据《通知》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是17%;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和增值税征收率:11%;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及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部分建筑服务征收率:3%。由此得出,我们公司开材料发票税率是17%,工程发票税率是11%。 建筑服务适用3%的增值税征收率: 根据《通知》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阐述: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试点纳税人按照上诉规定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的价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上述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 支付给境外单位的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议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3)缴纳的税款,以完税凭证为合法有效凭证。 (4)扣除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向政府支付的土地价款,以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监(印)制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 (5)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纳税人取得的上诉凭证属于增值税扣税凭证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01 02 03 04 有如下几种情况采用简易计税方法: (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2)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纳税地点: 1、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或者其授权的财政和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非固定业户应当向应税行为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申报纳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