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政治语(人教版)一轮复习限时特训: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单元检测).doc

2017届高三政治语(人教版)一轮复习限时特训:必修3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单元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第 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2016徐州模拟)2015年11月5日至6日召开的2015中法乡村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就保护传承皖南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等进行交流探讨。之所以要保护传承皖南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因为它们是(  ) ①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不选;①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不选;②④是文化遗产的作用,入选。 2.在我国,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着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更蕴含了中华民族对老人的敬重。庆祝重阳节(  ) ①可以表达民族情感 ②可见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 ③见证了文化是世界的 ④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民族节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可见文化的民族性,排除③;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见证,排除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A。 3.(2016兰州模拟)《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D.“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 解析:A 材料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继承,B与题意无关;C指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材料没有涉及“历史虚无主义”问题,排除D。 4.2015年是中法建交51周年,中法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5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文化交流。材料说的是中法文化的关系,而非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③不选;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留下的佳话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即在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同时,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①②正确;④错在“消除”上。 5.(2016青岛模拟)《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廉洁文化属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楚辞》强调廉洁到东汉王逸对于廉洁的解释,到《现代汉语词典》对廉洁的解释,再到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发展着的,②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③与题意无关。答案为D。 6.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 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2 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同时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③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传统文化对人们产生持久的影响,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②不符合题意。 7.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