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效复习
规范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71.8%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
①不久前,鲁若晴这个名字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这个23岁的青岛女孩年初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者虚构的人物。一些媒体和网友甚至宣称,最初向大家介绍鲁若晴抗癌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证实,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完全是无中生有。
②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习惯。一听说有年轻干部被提拔,立刻就怀疑是“官二代”;一看到有人不计回报地做好事,就质疑是在作秀……许多人感叹,当大家都习惯性质疑时,我们社会原本就不多的信任,也被蚕食得所剩无几。
③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对107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习惯性质疑症”。
④公众首次接触鲁若晴事件的相关新闻时是什么反应?调查显示,39.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怀疑过其真实性,28.0%的人没有怀疑过,32.3%的人表示不知道这个新闻。
⑤上海年轻白领许永是个“微博控”。他告诉记者,在看到朋友转发关于鲁若晴的微博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又一个想炒作出名的人?“网络上类似的炒作太多了,所以习惯性地选择不相信。”
⑥许永说,周围很多人都有“习惯性质疑症”,特别是在微博上,人们似乎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被感动,生怕被欺骗。“狼来了的故事发生的次数太多了,傻子才敢轻易相信。”
⑦去年,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偕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⑧前段时间,在甘肃省武威市面向全国的公开选拔中,1989年出生、工作刚刚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拟被破格选拔为副县级的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消息一出,类似“火箭干部”“萝卜招聘”“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质疑声便频繁出现在网上。最后,相关部门公布了严格而透明的选任程序,人们心中的“黑幕”疑虑才逐渐消除。
⑨“质疑的确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气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表示,有些质疑并不是坏事,哲学家也常常质疑,但问题是,有一种习惯性质疑是不假思索、本能反应的,且不管后来披露的证据如何,都坚持不变的质疑。这类质疑总是从负面去猜测别人的动机,比如,一看到某人做好事,就认定别人在“炒作”,这种无端却坚定的习惯性质疑,可能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
⑩为什么人们会习惯性质疑?调查中,排在首位的原因是“社会上炒作太多,不敢轻易相信”(65.6%);紧接着是“社会出现信任危机,不再相信高尚和纯真”(63.8%)。
?其他原因还有“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36.3%)、“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凡事想最坏”(32.2%)、“一部分人误导公众的结果”(30.2%)等。
?“习惯性质疑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一种焦虑,不知如何辨别真假。”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杨波表示,习惯性质疑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与事实相关的信息不透明。当前社会部分公权力机构或社会名人在表述真相时缺乏公信力,因此人们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可信的东西。人们选择质疑,是害怕被欺骗。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习惯,习惯性质疑让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相信,生怕被欺骗。
B.本来是值得赞扬的好事,常被疑为“作秀炒作”,这可能会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导致信任危机,让人不再相信纯真高尚。
C.文章让上海青年许永现身说法,更充分地说明了周围很多人确实有“习惯性质疑症”,习惯性的选择不相信成了风气。
D.专家认为,质疑并不是坏事,哲学家也常常质疑,但把质疑变成一种习惯并坚持下去,就会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
解析:专家认为“有些质疑并不是坏事”,“就会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的是“无端却坚定的习惯性质疑”而不是一般性质疑。
答案:D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鲁若晴的例子主要是为了引出作者的一个看法,即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
B.许永对鲁若晴事件的第一反应说明多数人持质疑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C.年轻干部被提拔常被怀疑是“官二代”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公布严格而透明的选任程序。
D.导致习惯性质疑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上炒作太多,公众不敢轻易相信。
E.习惯性质疑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一种焦虑,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与事实相关的信息不透明,社会部分公权力机构或社会名人缺乏公信力。
解析:A项,不是为了引出“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的看法。B项,“是可以理解的”不是作者的观点。D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1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2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3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4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5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2-3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1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2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3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4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六第一讲 科普的语言与手法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三第二讲 鉴赏散文中的形象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三第三讲 赏析散文的结构艺术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三第四讲 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三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三第一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四第二讲 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与手法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四第三讲 新闻阅读的评价与探究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四第一讲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含解析.doc
- 语文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一专题五第二讲 传记的文本特征与表现手法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