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逍遥游节选讲义苏教版必修.docVIP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逍遥游节选讲义苏教版必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 逍遥游(节选)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在任不久就辞官归隐。生活贫苦.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草鞋谋生.饿得面黄肌瘦.甚至借粮度日。楚威王闻知他有才能.曾派人用重金聘他为相.他因崇尚自由而拒绝。 作品   著有《庄子》一书.今存33篇.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全书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的哲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有些篇章与庄子的思想不尽相同.可能出自后学或其他学派的人。 评价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把“天道”看成世间万物的本源.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及礼仪制度.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充满了悲观、虚无的情调.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二)人物轶事 庄子堪破生死关 庄子临死前.心情很平静。他的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弃尸地面有乌鸦和老鹰来吃.深埋地下也有蝼蛄和蚂蚁来吃啊.夺了前者的食物交给后者.不是太偏心了吗?” (一)背景链接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那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庄子》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汉书·艺文志》曾标录为五十二篇.今存郭象注本只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当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Ⅱ.文化常识 1.不过数仞而下。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2.蟪蛄不知春秋。 春秋:在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两个季节.春种秋收.以春秋做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称。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历史。也泛指岁月和光阴。一说在古代怀疑最初没有四季而只有春秋.故在古书中“一春秋”指一年。  eq \f(北冥有  鱼,其 名 为 鲲。鲲 之  大,不知 其,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它) eq \f(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  为 鹏。,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eq \o(\s\up7(北冥?mínɡ?:北海。冥,指海),\s\do5(色深黑,一作“溟”。鲲?kūn?: )) eq \o(\s\up7(传说中的大鱼。),\s\do5(鹏:传说中的大鸟。))]eq \f(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 ,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 eq \f(翼 若 垂 天 之 云。,双翅就像悬挂在天际的云。)[eq \o(\s\up7(怒而飞:振翅奋飞。怒,奋起的样),\s\do5(子。垂天之云:悬挂在天际的云。))] eq \f(是 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  池 也。,这只鹏鸟,海动风起就要迁往南海。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最爱的人是自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