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盐津县第二中学2018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⑤上海浦东
A. ③②①⑤④ B. ②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①③⑤④
2.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B. 国民经济的调整
C. 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 计划经济体制松动
3.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B. 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C. 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D. 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服饰的变化
5.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了( )
A. 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T业生产的产量
B. 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C.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
D. 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6.1979年3月,“瑞士雷达表”这条外企商业广告在“出卖主权”的非议声中,经过上海广告公司的代理在上海播出了。这反映出( )
A. 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B. 我国的重工业将面临冲击
C. “左”倾思想被彻底清算 D. 中国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 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 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 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8.《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这反映了这些地区( )
A. 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 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C. 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 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9.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 洋务企业的诱导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开展。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 所有制结构 B. 分配原则 C. 经营管理方式 D. 市场导向
12.《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 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 “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13.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展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 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 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 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