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要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精要 +《黄帝内经》经典原文 绪论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一、精气学说 二、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 2.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动极者镇之以静, 阴亢者胜之以阳” 反映了阴阳的制约关系。 又如“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制约、消长失调。 2)阴阳的互根互用: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 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4)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中医学称之为“重“或“极”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a 阴阳偏胜: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 阴阳偏衰: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 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d 阴阳转化: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5 )用于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疗原则: a 阴阳偏胜的治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b 阴阳偏衰的治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c 阴 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 ,即所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d 阳虚:“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 ,《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即所谓“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 e 归纳药物性能: 指药物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 《素问 ?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 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 三、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含义 a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调达舒畅; b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 c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d 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 e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2)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3)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4)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a 相乘:有两种情况(太过和不及) ;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 b 相侮:反克有两种情况(太过和不及) ;按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发生; c《素问 ?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 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高兴制作 1 《中医基础理论》精要 +《黄帝内经》经典原文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a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方面;其中母病及子的病情交浅, 《难经经释》:“邪扶生气 而来,虽进而易退” ;子病犯母时病情较重, 《难经经释》:“受我之气者, 其力方旺,还而相克, 来势比甚”; b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方面;其中相乘时的病情较重, “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 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 。相侮时的病情较浅, “所胜,我可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 3)用于诊断和治疗 用于诊断:色脉相合:为顺证;即青弦赤红,黄缓白浮,黑沉乃平;色脉不合:为逆证,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用于治疗:按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按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扶弱; 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藏象 一、概述 1.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 ?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五脏与形体诸窍连接成一个整体;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3.五脏的生理特点:生化和储藏精气, “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的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 ;奇恒之腑的特点:藏阴精而不泻,异于腑。 二、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 a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脉为血之府”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