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
黄建始
[1]
, 陈君石 [2]
二十一世纪初被引进中国大陆的健康管理理念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传遍神州大地
并开始付诸实践。 2005 年国家公布健康管理师新职业。同年,中国医师协会成立医师健康
管理和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 2006 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专业
委员会。 2007 年,中华医学会成立健康管理学分会。虽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健康管
理相关机构已经过万; 虽然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中国都市精英和媒体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词, 但
是,我们认为,中国的健康管理学学科和中国的健康管理行业目前还处于“胚胎期”。健康
管理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 健康管理的服务还在探索之中, 关于健康管理的来源, 定义和内
容也是众说纷纭。 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 对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追根溯源, 以期
帮助有兴趣的人们加深对健康管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现代健康管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成规模的新生事物,学文献中都能追溯到源头。
但其实质性的内涵在东西方的医
从我国浩瀚的中医学文献中,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健康管理的思想火花。 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 四季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已经孕育着 “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吕氏春秋尽数》所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就含有生
命在于运动的哲理。 中医养生十分重视饮食补益和锻炼健身防病, 如《黄帝内经》 指出:“毒
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一千八百多年前
的医学家华佗说: “动摇则骨气得消, 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 终不朽也” 。而“上
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则与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思路不谋而合
[1 ,2,3]。
西方古代医学文献中也蕴涵着健康管理的思想。古希腊医学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指出
“能理解生命的人同样理解健康对人来说具有最高的价值。古罗马医生盖仑(
Galen) 认为,
健康和疾病与人本身的意愿和行动能影响的六个因素有关,
即空气, 运动和休息, 睡眠和觉
醒,食物和饮料, 满足和撤离, 情绪性兴奋。 一世纪的罗马大百科全书学者西尔斯
( Celsius
)
指出:医学实践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生活方式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和通过手(术)治疗。生
活方式治疗就是在营养,穿着和对身体的护理,进行锻炼和锻炼的时间长度,按摩和洗澡,
睡眠,合理限度内的性生活方面提供健康方式的处方和建议。
[4] 。
由上述三部分组成的医学实践持续了至少
1,500 年。当时的医生们对疾病基本上是束
手无策。 他们的主要贡献就是提供关于生活方式治疗的意见,
做出诊断和预后, 给予支持疗
法。通过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来维护健康的模式是当时最主要的医学实践之一。
直到十
九世纪下半叶, 随着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建立,
技术领域的革新,医学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以
无菌外科和抗生素为代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开始在医学实践中占主导地位。
20 世纪新
技术革命的兴起把医学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高峰,
以疾病为中心, 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诊
治手段的模式基本取代了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的传统健康维护模式。
[4 ,5]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
老龄化, 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及环境恶化等开始
导致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出现医疗费用的持续上升无法遏制,
二十世纪占主导地位
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治模式应对不了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人们开始发现, 医疗卫生领域的
高科技投资对人群总体健康的回报率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新药、新手术和其他新技术的投
入成本越来越大,对人群总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人类总体健康长寿的贡献却越来越小。
研究告诉我们,人群中最不健康的
1%和患慢性病的
19%共用了 70%的医疗卫生费用。最健康
70%人口只用了 10%的医疗费用 [6] 。现代社会由于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损害健康的
风险因素增多, 疾病对我们每个人健康的威胁显著增加。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不健康
1%或患慢性病的 19%。如果只关注疾病人群,只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上投资,忽视各种健康风险因素对现在健康的 80%人口的损害,疾病人群必将不断扩大,现有的医疗系统必将
不堪负荷。尽管美国有全球最富裕的医疗卫生资源,也承受不了日益疯狂增长的医疗费用。
美国个人医药开支几十年一直徘徊不下,员工医疗开支几乎是直线上升。
[6 ,7]
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
8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治疗那些可以预
防的疾病上。如果预防了,就不需要治疗。这就意味着,现有的医疗思路和手段是在浪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