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路工程中国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对策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中高寒类型,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条件下形成的高山上特有的草原类型。由非常耐寒抗旱的多年生丛生禾草、根茎苔草和小半灌木所组成,具有草丛稀疏、低矮、覆盖度小的特点。中国的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的高山上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生态区:那曲-玛多高寒草甸生态区、羌塘高原-长江源头高寒草原生态区和北羌塘高原、高寒荒漠草原生态区。
1、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青藏铁路格唐段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一般多分布在海拔3900~5100 m的河谷阶地、内陆湖盆、宽谷冲击扇等排水良好的高海拔地区。高原生态环境条件极为敏感和脆弱,植物群落稀疏,植被盖度较低,层次结构简单,生物学生物量较低,生态系统的恢复极为困难和漫长,据资料显示,40年前破坏的植被至今还未恢复。工程建设必然对高寒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不但会影响地表植被及生物多样性,也可能产生风蚀加剧、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1)保护措施:
高寒草原区应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集中在风沙活动频繁地区。如青藏铁路沿线的沙质性草原主要分布于河谷两侧一定范围的地段。
(2)恢复措施:
工程施工结束后,在场地平整、表土回填等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种植草地植物,加快草原植被的恢复速度,减缓地表植被及表层土壤破坏之后的水土流失、风力侵蚀等生态问题。鉴于高寒草原地区气候极为寒冷、积温低且生长期短、地表风力强劲、植物以草本为主且种类较少、多年冻土地区发育、土壤干旱贫瘠等不利条件,植被恢复措施与技术带有科研性和探索性。根据近年来对青藏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调查和研究成果,提出如下植被恢复的对策和措施:
保存表层土壤,施工结束经土地平整后,将表层土壤进行回填。
选择合适植物种类,在植物种类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本地物种。
采用植被恢复的综合措施:植被恢复应重视综合措施的使用。以青藏铁路沿线西大滩高寒草原为例,其草原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除了工程的影响之外,植被恢复过程同时受到放牧等扰动。因此,必须把人工种草与围栏封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植被恢复措施应与工程防护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考虑。
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铁路沿线的不同区段,有的以人工种草为主,有的以自然封育为主,辅之补播措施。应因地制宜开展植被恢复技术工作,尤其要重视沙质化草原区与土壤退化草原区的植被恢复技术。
根据工程特点采取恢复措施:主要应针对取弃土场、路基边坡、施工便道及临时营地等工程的不同影响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上面提到的路基低缓坡设计既有利于成为野生动物通道,也可促进边坡植被的恢复过程。
景观恢复措施:高寒草原区设置的砂石料场,在工程结束后,对砂石料场进行景观平整恢复从而也为草原植被恢复奠定基础。
2、高寒草甸生态类型
那曲-玛多高寒草甸生态区处于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向高原面过渡的地带,该生态系统类型是青藏铁路格唐段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类型之一。其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一般多分布在海拔4000~5200m的高山地带。
工程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途径主要是通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和植物种类减少以及土层结构破坏,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降,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恶化,伴随冻融侵蚀和水土流失。
路基工程的影响表现为路基占地导致高寒草甸植被分布面积减少和人为分割。植毡层是高寒草甸在高寒环境下形成的特有根系层,大量植物根系错落交织形成十分致密的根系层,厚度一般在5~15cm,植毡层下部为沙砾石母质层。当植毡层破坏以后,原有根系层的持水性能和养分将随之散失,地下母质层出露,植被恢复十分困难,在风及水动力作用下,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取弃土场、施工便道、临时站场、施工场地及生活营区通过人为铲除、践踏、机械碾压等使植毡层受到破坏。
(1)保护措施:
①采取第三节中??提到的缓解工程对植被及生态环境总体影响的对策措施。
??
②施工场地或线路尽量选择在杂草草甸带
根据对青藏公路施工便道、取弃土场的生态环境变化样方调查结果发现,在未采取人工措施恢复的情况下,具有植毡层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破坏植被在15年以后未能恢复,形成土壤严重侵蚀的裸露状态,而在面积较小的杂草草甸生态系统类型,其植被和植物物种种类数可以恢复到原有植被的20%左右和30%左右。因此建议高寒草甸地段的施工场地或线路尽量选择在杂草草甸带。
③工程防护措施
高寒草甸区应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集中在隧道工程和路基工程。高寒草甸地带有沙丘或沙地分布,风沙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防沙措施;保护线路两侧植被及生态环境。隧道工程多数分布于高寒草甸带或草甸与冰缘、垫状植被的过渡区域,如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