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沟随笔 《一》
司马华鹏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华夏文
明对于内省强烈认可并极力推崇。此与西方基督教文明推
崇之忏悔,可谓殊途同归也。而内省之根本,在于通过反
思己之认知,反思认知建立过程,洞察自己和世界之关
系,进而洞明天道,增长智慧,提升自我。西来之佛法,
亦有多闻多思之说,通过脱身返观,离窍内照,从而知识
自我,升级自我,解脱自我。即通过内观,建立意识闭
环,系统化观察,整体性思考,返朴归真,导引魔性,舒
展佛性,终能放下执念,跳出轮回,达于涅槃寂静,证得
无上正果。庄子之坐忘心斋,得吾丧我,亦在于减少与世
界之共振,不为物物,不为形形,忘我忘物,直至忘忘,
达于大忘也。以之守护逆积,存养天性,达于命寿平衡,
力寡而功多,无为而无不为也。华夏文明之核心,不在神
学,不在哲学,而在于了悟知行,其为世间法也。而在知
行之解读上,古往今来,盲人摸象,分歧众多,因理解不
同而产生诸多学派也。不能解知行之本意,则一切立论,
犹如建立于空中楼阁之上,缘木求鱼也。子思于《中庸》
云,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
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
功,一也。王阳明先生亦云,知与行者,是为一体两面,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也。知者有三。一
在于认知,即常人所谓之逻辑感知。其以理性认识为主,
将信息提取为知识,将经历抽象为概念,其以逻辑推导为
主导,不断积累理性思考,产生逻辑认可,此是为其核心
也,是为知识理性也。一在于觉知,即常人所谓之情绪感
知,其以感性认知为主,将情绪与概念绑定,逐步提升为
理念,增强为信念,存储情绪记忆,产生情绪认知,生成
是非荣辱,及美丑好恶观,是为其核心也,是为直觉理
性。一在于真知,即常人所谓之信仰,乃智力与情绪之全
面综合也,亦称为智慧也。其与个人实践、个人经历,个
人心结,幼时成长经历等紧密关联。情绪与概念绑定,形
成深度情绪记忆,融入血液中,产生价值观认可,并严格
恪守,养成习惯,是为其核心也。 《大学》有云,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诚。而格物所格者,非外物也。求于外者,为缘木求
鱼,南辕北辙也。故而格物者,乃在心上格也。物之本
者,即为认知模型也,其一旦形成则落地生根,与相关情
绪绑定,最后融入骨髓,根深蒂固,则难以轻易破除也。
正如阳明先生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而人类陷入
困局中,困其者不仅有外在客观之现实,亦有过往经历导
致之惯性思维,亦包含其自身之行为习惯也。人类大脑为
求存而设计,非为求真而设计,故而先验之经验,相对于
深度思考,在形成决策上具有优先性。故欲致良知,当复
位于先验之本性中,以天道所赐之灵明,于事上处处在在
磨心,砥砺前行,复归于朴,达于明心见性也。
佛言。我所知法如树上叶。我所说法如手中叶。语言者,
乃大脑之日志输出也,其自劳动人民之劳动生产中产生,
不断积累而成。因其在底层人民中通行,故而具有诸多妥
协性,天生具有亲近形而下之特征也。欲以言语见道者,
乃以少量采样作为基础,进而呈现全图,必不能见其本
也。故而可道之道,非常道也。而西方科技发展之重要基
础,在于为每种学科发明其专有符号也。郁郁黄花,无非
般若,翠翠青竹,尽是法身。 《六祖坛经》云,诸佛妙
理,非关文字。其关乎于知也。孔子亦云,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文字之知,缺乏上下文背景,是为
低维度信息,将其提炼为智慧,需要合适之机缘也。人类
之基础认知模型者,乃数百万年进化之所得也,因早期生
存环境恶劣,存在获取能量之限制,其内在进化中存在诸
多不足也。譬如思考中善于取捷径,标签化偷懒,吝于启
用深度慢思考等。多数时间内,人类在其思考时会自动植
入隐含假设,从而导致限制思考之角度与范围,即限定个
人境界也。故而经验者,多数为陷阱也,不可迷信之,不
可轻信之。唯有立足未来而规划当下,以终为始,慎始慎
终,保持对于世界之好奇心,以系统之深度思考,代替依
靠感知之条件反射式思考,合道而行,顺势而为,控心控
念,诸事方可有其成也。人类之理性者,不过包裹感性情
绪之外衣。情绪有加快决策之功效,当善用之也。致于中
和,达于中观,明于中道,行于中庸,是为上善也。西方
圣经云,神在悲伤中创造了世界。是以情绪力者,用之得
力,可以转化为巨大之创造力,用之不当,可导致灾难性
后果也。知行合一者,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