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清宫旧藏宣铜器无损检测研究示例
宣铜器,俗称宣德炉,所指不仅是宣德三年所造的宣铜器,亦泛指与之工艺相近的明清铜器。但是如何区分不同时代铸造的宣铜器,尤其是怎样鉴别宣德三年铸造的宣铜器,除了在样式、款识等方面外,到底有无行之有效、令人信服的鉴定方法,以解决“宣德款”铜器的断代问题呢?清宫旧藏的宣铜器虽递嬗关系明确,也只能大致分出明或清。而新入藏的宣铜器,采用传统的眼看手摸鉴定方法,在断代上则缺乏科学的依据。那么,采用科学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X荧光光谱分析解决上述问题,正是其意义所在。
北京故宫收藏的宣铜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1949年以前宫中所藏的,即以“故”字号冠名登记入账的宣铜器,其中包括清宫旧藏以及部分沈阳故宫、承德所藏;另一类是1949年以后收购、捐赠或拨交的,则冠之以“新”字号登记入账,以示区别。“故”字号的宣铜器分别为明、清两代铸造,明代宣铜器大部分是明中叶以后铸造的,且留存较少;而清代铸造的占多数,其中康雍乾三代的官款是当然的清造“宣铜”标准器,均为清廷后宫自用。“故”字号的宣铜器从未流出宫外,可谓代代相传,流传有绪,所以这部分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另外青海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双耳活环鎏金铜瓶,原藏瞿昙寺,这是一件有着明确传承记录的宣铜器。本文即从“故”字号宣铜器和原藏瞿昙寺的铜瓶入手,以无损检测为主要手段进行考究。
一、清宫旧藏宣铜器的无损检测
2010年10月,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了“永乐宣德文物展”,所展览文物中就有多件宣铜器。展前,我们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清宫旧藏的宣铜器进行了无损的科学检测。检测单位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检测时间是2009年8月17日上午9时。表一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先生和李涛先生无损检测的部分分析结果[1]。
二、双耳活环鎏金铜瓶的无损检测
双耳活环鎏金铜瓶,原藏青海瞿昙寺,现藏青海省博物馆。束颈,重腹,圈足,颈部双耳云形,套活环。黄铜鎏金,器形硕大,造型规整,鎏金厚实且成色高,直口处阳铸“大明宣德年施”款。高79.2厘米,口径28.6厘米,腹径46.1厘米。该器充满了浓郁的青铜器风格,如口部造型来源于战国早期的扁壶,双耳套环、内收的高圈足及肩部凸起的火纹又与西周早期的几无二致。据《青海方志资料类编》记载:“宣德二年(1427)二月内钦建隆国殿,赐予宝器极多。……瓶、炉、香案,皆宣德佳制也。”[3]此为其中一件(图一)。该瓶于2010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乐宣德文物展》中展出时,进行了无损检测(表二)[4]。
检测结果说明,这件宣德二年铸造的双耳活环鎏金铜瓶,锌含量在11.808—14.653%之间,而锡的含量为零。虽然在器形上借鉴或模仿了青铜器,但材质是黄铜而非青铜。以往人们认为西藏、蒙古等地用黄铜铸造佛像较早,而内地用黄铜成批铸器则晚至明代嘉靖年间,“自明代嘉靖三十二年始用黄铜铸钱”[5]。《明会典》亦载:“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原因是形成黄铜合金需要锌,而锌是很难单独提炼的。但是原藏瞿昙寺的双耳活环鎏金铜瓶的检测结果,显然不支持上述的结论,说明明代宣德年间已经用黄铜铸造器物了。虽然该器略早于记载的宣德三年成批铸造宣铜器的时间,但其所用材质,与次年用“黄铜”铸造的宣铜器可谓一脉相承。所表现出的彝器风格也与古籍中的记载相契合[6]。说明后来的宣铜器之所以具有特别的材质和器形风格,是有其铸造和审美渊源的。
三、清宫旧藏器与双耳活环鎏
金铜瓶对比分析
为便于研究,将上述检测的清宫旧藏器及双耳活环鎏金铜瓶的检测结果,用表格进行对比(表三)。其中有砷、锑、铋、镍四项元素,双耳活环鎏金铜瓶未检,这里暂且舍去。另外,鎏金层、嵌银纹饰和器物配座数据也未计入在内。
研究中发现,因各时代铸造方法、工艺水平及配料不同,锌的含量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着重以含锌量(铜座不计)为标尺进行比较。
故142844,冲耳乳足炉。器形周正,秀雅古朴,包浆厚实坚固,无丝毫浇铸范缝、焊疤,应为传承古老的失蜡法铸造(图二)。宣铜器部分造型多以宋代汝、官、哥、钧、定诸窑名瓷为本[7],该器造型即以宋瓷中哥窑的双耳三足小炉为蓝本。含锌值与双耳活环鎏金铜瓶的含锌量比在一个区间。检测结果印证了这样一种可能,即该器与双耳活环鎏金铜瓶的时代相同。当然,款识的书法特点通过辑字分析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8]。
故177126,嵌银丝蝉纹簋式炉,含锌均值3.3%。器形古朴典雅,各部分比例适中,制作精良,包浆厚重自然,几乎掩盖了嵌银丝装饰(图三)。1977年10月,经耿宝昌、王文昶先生鉴定为明代。现在经过含锌量比对,可以确定为明末。
故142717,冲耳乳足炉,含锌均值2.0%。器表经过精心打磨,略呈黑漆古色(图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