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工程应用的几种煤气化技术简介/王军陆峰林彬彬
国内工程应用的几种煤气化技术简介
王军 陆峰林彬彬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主要国内工程应用的几种煤气化技术的概况、特点、消耗、经济性等方面作阐述。
SHELL m也
关键词:煤气化OMBGEGSP EndeKBRBGL
Lurgi
1、概述
目前国内煤化工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许多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都已经在国内有实际工
程实例,从气化类型上,分为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三类气化技术,具体技术如下:
固定床…UGI、富氧连续气化、Lurgi、BGL等
流化床…恩德、KBR、灰熔聚、温克勒气化炉、U.GAS、HRL等
气流床…OMB、GE、GSP、SHELL、TPRI等
用性等方面作阐述。
2、煤气化技术气化技术简介
1)OMB(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
“九五”期间,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兖矿鲁南
化肥厂)、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在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多喷
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中试研究。中试装置(22吨煤,天)的结果表明:有效气成分
高2.3个百分点;比煤耗、比氧耗均比Texaco降低7%。“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
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倍受业界人士关注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分别于山
东鲁南、山东德州建设了工业示范装置。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工艺是以纯氧和水煤浆为原料,采用气流床反应器,在加
压非催化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有效成分的粗煤气,作为
甲醇和氨合成的合成气,或制氢(煤液化、燃料)的原料气、IGCC发电的燃料气。
OMB气化技术对煤的适应性、煤的可磨性及成浆性和GE水煤浆气化相同。
59
2000中囤煤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0/6
OMB水煤浆气化压力为45MPa.温度为一1350C。在此高温F化学反应速率相
对较快,而气化过程速率为传递过程控制。为此,通过喷嘴对置、优化炉型结构及尺寸,
在炉内形成撞击流,以强化混合和热质传递过程,并形成炉内合理的流场结构,从而达
到良好的工艺与工程效果:有效气成分高、碳转化率高、耐火砖寿命长。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与单喷嘴项置的气化炉相比.除具有水煤浆气化所共
有的技术特点外,在处理能力、气化效
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特别适合
于大型化气化装置。该技术操作弹性
大.增减负荷方便,操作弹性为
50一115%。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涉
及以纯氧和水煤浆为原料制合成气的
过程.装置包括磨煤单兀、气化及初步净化单元及含渣水处理单元。
煤浆经隔膜泵加压,通过四个埘称布置在气化炉中上部|rd一水平面的工艺喷嘴,与
氧气一起对喷进入气化炉。对置气化炉的流场结构由射流区、撞击区、撞击流股、回流
区、折返流区和管流区组成。
煤气的洗涤冷却单兀为喷淋床与鼓泡床组成的复合床,具有良好的抑制煤气带水、
带灰功能。
采用混合器、旋风分离器和水洗塔相结合的节能高效煤气初步净化系统,使煤气中
灰、渣的含量降到最低,并且减少压力损失。
煤气初步净化单元由混合器、旋风分离器、水洗塔组成,具有商效、节能功效,很
好的抑制了煤气带水、带灰。
OMB黑水热回收与除渣单元核心设备是蒸发热水塔,采用蒸汽与返回灰水直接接
触工艺,灰水温度高、蒸汽利用充分、耐堵渣,具有节能、长周期运行的功能。
单炉日处理2000吨煤级OMB气化装置在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已成功投入运行,
在技术指标及运行稳定性等方面都展现了良好的性能。
2)GE(Texaco)
GE水煤浆加压气化法为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气化技术之一,属气流床加压气化法。
其特点是该工艺对煤的适应范围较宽,可利用粉煤,单台气化炉生产能力较大,气化操
作温度高,液态排渣,碳转化率较高,煤气质量好,甲烷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围岩时变承载能力定量评价的LDP-GRC耦合新方法-北京交通大学学报.pdf
- 围标与绑标之探讨.ppt
- 围栏封育对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Journalof.pdf
- 固件手册ACS380机械控制程序.pdf
- 固体充填采煤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pdf
- 固体废物沥青路面利用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工程技术学报.pdf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吸收式制冷机混合系统性能分析-热力发电.pdf
- 固体润滑滚珠轴承磨损的模拟.pdf
- 固体镶嵌自润滑轴承MSB-JDB500#Solid-LubricantInlaidBearing.pdf
- 固定化丁酸梭菌转化甘油生产1丙二醇的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