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汇总宣讲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汇总宣讲;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病 因;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继发于心脏以外器官的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心室颤动或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 室 停 搏;无脉心电活动;病史采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成 人 生 存 链;基本生命支持;成 人 简 化 BLS 流 程;1、判断有无意识(<10S) 摇动肩部 呼唤名字;2、判断有无呼吸及脉搏( <10S) 眼看有无胸廓起伏 面感有无气体排出 耳听有无气流声音 触摸颈动脉搏动 食指与中指先触及气管正中部 位(男性在喉结),再旁开2-3厘 米的软组织深处;单侧触摸,力度 适中。;3、呼救 若确定呼吸心跳停止,意识 丧失,立即呼救! “救人哪!”, 同时,拨打“120”;4、摆放体位 身体必须整体转动,仰卧于地面或硬板上 头、颈、躯干呈直线 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解开衣物、领带等;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具体步骤:左手掌根放在按压区 右手重叠在左手手背上 两手手指翘起(离开胸壁) 双肩正对病人胸骨上方, 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 要求: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 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保持按压位置不变;2010年版指南规定按压频率≥100次/分,深度 ≥5厘米。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患者因为按压受到伤害(比如胸骨和肋骨骨折);按压人员因为长时间按压而消耗大量体力,不能保证后续有效的按压。 2015年新版指南更改为: 按压幅度:5—6cm,搏动有效(应可触及颈或股动脉)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按压周期: 压/通气比例=30:2,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要移动 按压间隔:压松相等,间隔比例为1:1,可产生有效的脑和 冠状动脉灌注压 2015版指南严格规定:按压间隙不能“倚靠”在患者胸部。意味着在按压间隙不能有任何力量施加在患者胸部,这对施救者的重心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可以放在患者胸部,但不能有任何力量。;按压连贯:按压尽量减少中断;每次中断必须控制在10秒之内??按压操作在整个CPR过程中不得低于60%。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 按压平面:硬质平面(如平板或地面) 注:在1分钟需要做100-120次按压,中间要做3-4次人工呼吸,不仅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限制在10秒之内,而且还要保证每分钟至少有36秒在按压。这对单个施救者的操作熟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肺复苏器胸外按压术;心脏按压禁忌征;心脏按压合并症;心脏按压有效的指征;气 道 管 理;仰 头 抬 颏 法;托 颌 法;仰 头 抬 颈 法;舌颌上举法;头 部 后 仰 程 度;S型口咽导气管;测量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适宜型号的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过大;口咽通气道过小;人 工 通 气;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屏障装置呼吸 口对鼻或口对气孔通气 球囊面罩通气 声门上气道通气 高级气道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错 误 通 气 方 式;;球囊面罩通气;;;;E-C手法;双人球囊通气;操作注意事项;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早期除颤;;电 极 位 置;一个电极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 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 一个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操作步骤;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拒绝心肺复苏术(Do not resuscitate,DNR) 又译为放弃心肺复苏术、放弃急救同意书,也称为拒绝紧急救治(No Code)或No CPR,是一种法律文书,病患在平时或在医院时预先签署,表明当他们面临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状况时,不愿意接受心肺复苏术或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术来延长生命。;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脑 复 苏;*;植物状态诊断标准;救治措施;;*;*;*;脑水肿的处理;脑水肿脱水治疗注意事项;脑再灌注损伤的药物防治;死亡的分类: 临床死亡:自主呼吸和心跳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早期。 大脑死亡:或称皮层死亡,为大脑半球新皮层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脑死亡:或称全脑死亡,即大脑、小脑、脑干和颈髓1、2节段功能的不可逆的神经坏死。 生物学死亡:机体所有组织进入到相继发生自身溶解的状态 社会死亡:成长久的植物人状态。;假 死;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淹溺;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雷电击;呼吸道异物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