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毛发(hair) 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等。 有毛皮肤: 长毛:毛发、腋毛、阴毛 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外耳道毛 毳毛:短而细软、色淡 毛干、毛根、毛球、毛囊、毛乳头(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髓质 皮质 毛小皮 毛囊结构示意图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80-90%,约3年,每天 长0.37mm )、退行期(约3周,短1/6)和休止期(约3月) 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 产皮脂,由腺泡和短导管构成。腺细胞破裂后脂滴释出并经导管排出,导管开口于毛囊上部 分布广泛,头面胸背丰富,称皮脂溢出部位。 皮脂分泌受雄激素水平控制 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 三、外泌汗腺(eccrine glands) 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导管开口于汗孔 。 三、外泌汗腺 人体外泌汗腺数量约有160万-400万,几乎分布于整个人体表面,在手掌、前额、足底和腋窝尤为丰富,但唇红、甲床、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等处无汗腺。 由胆碱能神经支配,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 四、顶泌汗腺(apocrine glands) 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偶见于面部、头皮和躯干。 分泌部位于皮下脂肪,导管主要开口于毛囊上部皮脂腺开口的上方。 外耳道的耵聍腺、眼睑的睫腺以及乳晕的乳轮腺也属于变形的顶泌汗腺。 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 五、甲(nail) 第六节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肌肉 一、皮肤的血管及淋巴管 (一)皮肤的血管 分布于真皮及皮下 真皮的微动脉及微静脉构成乳头下血管丛(浅丛)及真皮下血管丛(深丛) (二)皮肤的淋巴管 起始于真皮乳头层,逐渐汇合成具有瓣膜的淋巴管,形成乳头下浅淋巴管网及真皮淋巴管网,与主要的血管丛平行,并进一步汇合至皮肤深部及皮下组织中更大的淋巴管。 二、皮肤的神经 皮肤中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是周围神经的分支,分布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中。 包括感觉神经纤维及运动神经纤维 (一)感觉神经纤维 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极其复杂,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分布于表皮下及毛囊周围。 感觉神经末梢分为神经小体及游离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呈细小树枝状分布。 神经小体分囊状小体及非囊状小体(如麦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 囊状小体由有结缔组织包裹的神经末梢构成,包括: Pacinian小体:压觉 Meissner小体:触觉 Ruffini小体:热觉 Krause小体:冷觉 (二)运动神经 来源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汗腺、及皮脂腺基底膜的肌上皮细胞 胆碱能神经纤维支配血管和外泌汗腺分泌细胞 三、皮肤的肌肉 皮肤有平滑肌和横纹肌 平滑肌最常见的结构是立毛肌,其一端起于真皮乳头层,另一端插入毛囊中部的结缔组织鞘内。 阴囊肌膜、乳晕平滑肌、血管壁平滑肌等。 汗腺周围的肌上皮细胞具有某些平滑肌功能 面部表情肌及颈部的颈阔肌属横纹肌。 皮肤的生理功能 教案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皮肤表面 被覆体表,与环境直接接触,维持内环境稳定。 是人体最大器官,占体重16%,面积1.5~2.0m2 皮肤的厚度约为0.5~4.0mm 皮沟、皮嵴、皮野、指(趾)纹 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 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第二节 表 皮 表 皮(Epidermis) 为复层鳞状上皮,厚0.05 mm~1.5 mm 主要由两大类细胞构成: 1、角质形成细胞 占90% 2、黑素细胞 3、朗格汉斯细胞 4、梅克尔细胞 表皮借基底膜带(BMZ)与真皮连接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 占表皮80%,由外胚叶分化而来,产生角蛋白,是中间丝蛋白,作为细胞骨架。 在分化过程中细胞变平、萎缩、失去细胞核,最终脱落,约需四周时间。 头皮屑和毛发都是死亡的KC。 粘膜包括口腔、食道、角膜、结膜和生殖道上皮均为KC 表皮分五层 角质层 颗粒层 透明层 棘层 基底层 (一)基底层(stratum basale) 由一层圆柱状细胞构成。排列成栅栏状,嗜碱、核分裂象常见。 借半桥粒与基底膜带相连,借桥粒形成细胞间连接。 30%处于核分裂期,新生KC从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需14天, 表皮通过时间为28天。 黑素细胞占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