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足疗上基础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足疗上基础知识;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足部疗法的机理 第三章 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第四章 足部的基本结构和名称 第五章 足疗的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 足部疗法的操作 第七章 足部反射区 第八章 足部经络 第九章 足部诊断 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足疗配区参考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足疗学概念;;足疗学、中医足疗学、足部反射疗法学关系图;第二节 足疗学发展史;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明清;国外历史;近现代时期;1989年在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会议。 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若石健康法学术研讨会使足部健康反射疗法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90年4月,在北京首次举行了全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讨会,卫生部正式同意成立了“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杭雄文先生任理事长。 1991年7月,成为由卫生部管理的全国学术性团体。 目前国内的足部按摩主要以保健为目的,大多在医院理疗科、足疗店、洗浴中心等场所进行。足疗目前已作为一种劳动技能而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认,并可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三节 足部按摩的特点;第二章 足部疗法的机理;一、生物全息理论;二、神经反射理论;三、血液循环理论;四、心理治疗理论 ;五、经络理论;第三章 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脚拇趾 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 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 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 足底 足底的上部,相当于人体的胸腔,内有气管,以及肺脏,甲壮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 足底的中部,相当与人体的上腹部,内有肝胆、胰、脾、肾等反射区。 足部的下部,相当于人体的下腹部,内有大、小肠,膀胱,生殖器官等反射区。;足的内侧 足的内侧相当于人体的脊柱部分,从脚趾至脚根依次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椎、骶骨、尾骨等反射区。 足的外側 足的外侧相当于人体的四肢部分,由足趾到足跟分别是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第四章 足部的基本结构和名称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 一、足部的骨骼 1.跗?? 位于足的后半部,共7块。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 (1)跟骨 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2)距骨 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 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 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 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2.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 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3.趾骨 共14块。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 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1)跗骨 7;二 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 1.足内侧 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 2.足外侧 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 ;3.足底部 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4.足背部 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三、足部的关节 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 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 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四、足的各局部名称 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 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 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称趾背,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