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枣烘干技术
一、烘干房建造
目前推广应用最为普遍的是:Ⅱ型烘房,即两炉一囱回火升温式烘房。烘房的结构为砖混泥土式土木结构,长方形,长度为6米,宽度为3.1米,高度为2.5米(均指净内径)。烘房的前、后山墙均用砖砌成,厚37厘米,房顶筑成平顶式。
具体建造时要注意考虑以下几方面:地址的选择;方位;升温设备的设计;通风排湿设备的设计;装载设备的设计以及其他设备。
二、烘干房的修建
1、地址的选择
选择土质坚实,空旷通风,干净卫生。要特别注意通风顺畅,不可建在高大建筑物围墙附近。烘房距离枣产地要近,以利于产品的运输管理。
2、方位的选定
烘房的方位应根据当地生产季节风的主方向而定。如以西北风为主,则烘房宜东西方向长;如以东风为主,则烘房宜南北方向长。即烘房的长向应与主风向垂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冷空气顺利通过进气窗进入烘房,有利于通风排湿,加快产品的烘干;二是炉火的燃烧和门的开闭不受风的干扰,便于操作管理。
3、烘房建造的技术要求
1)升温设备。设计原则是:升温快,保温效果好,炉火燃烧充分,能耗低。升温设备包括:烧火坑、灰坑、炉膛、主火道、墙火道、烟囱等六个主要部分。
①烧火坑:供烧火升温操作。位于地平面下,深140㎝-190㎝,长160㎝-180㎝,宽于烘房的宽度相同。
②灰坑:用于漏烟灰、煤渣及给炉膛供给空气。前高80㎝,后壁高68㎝,长90㎝-100㎝,宽50㎝。
③炉膛:燃烧室。一般两个,分别位于后山墙的两侧地平面下。炉膛呈枣核形长90㎝-100㎝,宽(炉膛中部)50㎝,高(炉膛中部自炉条垂直向上至炉膛顶部)45㎝。
④主火道:为通过烟火使烘房升温的主要通道。烘房内的两侧各设一条主火道。可以设在地平面以下30㎝处,也可高出地平面以上100m 或在地平面以下20㎝。 主火道自炉膛上延伸至对面墙火道连接,长度与烘房室内长度一致,宽100㎝-120㎝。固定烘架式烘房的主火道两端及靠近侧4墙的一侧应与墙贴,以防跑火或落入原料。宴活动烘架式烘房的主火道两侧应与山墙靠实,而与两个边墙的距离为30㎝,两主火道之间的距离为40㎝,用作人行道,以利于铺设轨道和操作管理。
⑤墙火道:位于烘房两侧墙上的烟火通道。一端垂直距主火道坑面40㎝,墙火道与主火道垂直连接,宽21㎝,深入墙内24㎝。墙火道沿墙壁呈缓坡状至对端,对端距主火道坑面70㎝,然后呈直线前进拐至后山墙大烟囱。
⑥烟囱:位于后山墙中部,在两个炉膛之间。两烟囱并列在一处,中间以6㎝-12㎝厚的砖墙隔开。两个炉膛的烟火从各自的烟囱排出。烟囱的有效高度(墙火道入口处至烟囱底部)为6m。主火道入墙火道处及烟囱基部可设闸门开关,供调节火势用。在烟囱基部、主火道末端与墙火道底部连接处,设一脸盆大小的圆坑,称火坑,俗称“狗窝”,以助火势。
2)通风排湿设备。设计原则是要有足够的通风排湿面积,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冷、热空气的循环,排除烘房内的潮湿空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通风排湿设备是烘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烘房内原料蒸发的大量水分,主要借助于通风排湿设备进行排除。烘房的通风设备主要有进气窗和排气筒。进气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它进入冷空气,有的烘房内的潮湿热空气也通过它向外流动。进气窗设于边墙基部,每边均匀设置5个。进气窗位于主火道表面10㎝高处,内宽24㎝,高18㎝,外宽37㎝,高34㎝。内小外大呈喇叭状,以利冷空气进入,每个进气窗都设有木盖开关。排气筒,主要作用是排出烘房内的潮湿热空气,排气筒位于烘房顶部中线或紧靠中线部位的左右两侧,一般均匀设置2个~3个(8it-长的烘房设3个)。排气筒高出房顶100㎝~120㎝。底部与房顶底线(或保温顶棚)齐平。底部截面积为40㎝×4㎝,顶部的截面积为30m×30㎝。底部设有活门,以便通风排湿时调节开关。排气筒顶部安置铁皮帽罩,以防雨水滴入烘房。
3)装载设备。设计的原则是:坚固耐用,轻便灵巧,就地取材。主要设备为烘架和烘盘。
①烘架:用木或竹制作,可做成固定式或活动式;也可设几个主要的支柱,用较粗的铁丝(8号铁丝)纵横拉成支架,固定于烘房内。这种烘架建造方便,成本较低。但操作管理需在烘房内进行,劳动条件较差。固定烘架设置在主火道上,共设两排,每排8层,最下层距主火道25啪以上。活动烘架,烘架基部安装木制或铁制滚轮,可沿着轻便轨道运行,这样,装卸和检查产品均可在室外进行。劳动条件大大改善,但建造技术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采用活动烘架时,烘房主火道宽度为100㎝-120㎝,靠近边墙的一边应留30㎝空隙,用土或砖砌坚实,上面铺设轨道。
②主火道嵌置于两根轨道之间。两条轨道之间的距离为40㎝.
③烘盘:烘盘为木制或竹制,或采用紫穗槐条编制,为长方形或方形,烘盘的大小需与烘架的长度和宽度相适应,以充分利用烘架面积。一般烘盘长95㎝,宽为60㎝,高4㎝-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