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图尔技性科学思想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拉图尔技性科学思想探讨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技性科学观的国内研究现状      1.2.2 技性科学观的国外研究现状      1.2.3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国内研究现状      1.2.4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国外研究现状      1.2.5 技性科学观的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 2 章 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的思想形成      2.1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实践背景      2.1.1 科学技术一体化      2.1.2 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体化      2.1.3 科学技术的人本化      2.2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来源      2.2.1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      2.2.2 塔尔德的社会思想      2.2.3 格雷马斯的叙事符号学      2.3 拉图尔思想范式的转换      2.3.1 强纲领的拥护者      2.3.2 走向技性科学观      2.4 本章小结      第 3 章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涵义      3.1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内容      3.1.1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理论构成      3.1.2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实质      3.2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比较分析      3.2.1 伊德与拉图尔的技性科学思想比较      3.2.2 皮克林与拉图尔的技性科学思想比较      3.3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特色      3.3.1 人类学方法记录实验室生活      3.3.2 科学文本的解构      3.3.3 实验室内外的连通      3.4 本章小结      第 4 章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哲学反思      4.1 技性科学观下的科学与技术      4.1.1 传统观点下的科学与技术二分      4.1.2 技性科学观下的科学与技术不可分      4.2 技性科学观下的人类      4.2.1 科学与人的主导位置不断更换      4.2.2 技性科学观下的人类自由      4.3 技性科学观下的人类社会      4.3.1 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      4.3.2 人类社会的重新审视-多样性孕育的“本质社会”      4.4 技性科学观下的自然      4.5 技性科学观的合理性反思      4.5.1 技性科学观的形成合理性      4.5.2 技性科学观的发展合理性      4.6 技性科学观的批判性反思      4.6.1 走向科学的不可知论      4.6.2 走向真理的相对主义      4.7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拉图尔技性科学思想探讨 【第一章】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内涵研究绪论 【第二章】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的思想形成 【3.1 3.2】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比较分析 【3.3 3.4】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特色 【第四章】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哲学反思 【结论/参考文献】技性科学观的合理性及局限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在考虑是否可以手写一篇纸质版,因为从小至今的写作习惯让人迷恋于手写创作中的安静与自由。可是考虑到自己的字迹实在难以恭维,加之社会上对学术论文电子版格式的要求,只能放弃手写的想法,开着节能灯,对着电脑,敲击键盘进行着创作。当读者阅读这篇文章不会为笔者的字迹感到遗憾时,当学校认定本文的格式符合要求而愿意继续审核时,笔者却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手写方式,眼睛被屏幕弄得干涩,耳朵经受了几个月的键盘噪音折磨。      这看上去是一种妥协,但更像是在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如果说人们在用石器进行着狩猎、打制食物的时代是石器时代;用蒸汽驱动火车、带动织布机运作的时代称作蒸汽时代;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毫无疑问地可以叫做科技时代。我们向往成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关心每一个新的科技发明,我们留意国家每年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我们为国家科技实力进步而欢喜……因为这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用科技生产,用科技生活。      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而不是单纯的科学时代,也不是独立的技术时代。纯科学是对学术的追求,纯技术则是大工匠们手中的工艺。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可以不用掌握任何技术而进行思辨,19 世纪下半叶之前的工匠、工程师们,甚至没经历过正规的教育。“20 世纪之前的大多数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