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脾脏疾病和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概 述 1 脾切除的适应证及疗效 3 脾脏主要相关疾病 2 脾脏的胚胎发生和解剖学 一 脾脏的生理功能 二 脾脏与感染 三 三 脾脏的胚胎发生和解剖学 一 人胚在妊娠第5周时开始发生脾脏,至6周时,脾实质部为密集的细胞团,8周时分出原始脾索和脾窦,约9周时进入造血期。 胎儿第3月末,脾开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胎儿第4~5月,脾脏造血功能活跃,不仅有窦外造血灶,且可见窦内造血灶。胎龄5月后,脾的造粒细胞和红细胞功能逐渐被骨髓替代,粒细胞已很少产生,但造红细胞功能持续到出生前,而终生保留造淋巴细胞功能。胎龄6月时红髓、白髓已很分明,此后脾内淋巴组织渐多,脾脏亦由骨髓样器官逐渐转变为淋巴器官。胎龄7~8月时脾小梁已很清楚,被膜组织亦渐增厚。 脾脏的胚胎发生和解剖学 一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又是一高度血管化器官。脾的体积约为(12~14)cm ×( 7~10)cm × (3 ~ 4)cm,正常人脾重100g~250g,病理情况下脾脏可增大至正常的十倍至数十倍 。 正常时脾脏位于左季肋部深处,膈面被第9~11肋遮盖,其长轴平行于第10肋。脾脏毗邻胃、胰尾、左肾和左肾上腺、结肠脾曲、膈等重要结构。脾脏除脾门与胰尾接触的部位外,皆有腹膜覆盖,因而属腹膜间位器官。 其腹膜反折形成脾脏重要的韧带:与胃大弯间形成脾胃韧带,与左肾间形成脾肾韧带,与横膈间形成脾膈韧带,与结肠脾曲构成脾结肠韧带。 脾脏的胚胎发生和解剖学 一 脾动脉发自腹腔动脉,多沿胰腺上缘向胰尾走向,进入脾门前分支为脾叶动脉,继而分为脾段动脉、小动脉至终末动脉,故常将脾实质由脾门至外周分为脾门区、中间区及周围区。 脾静脉自脾门汇合后多伴行脾动脉汇入门静脉系统。相邻脾叶、段间动静脉吻合甚少,形成脾实质相对无血管平面,构成多种保留性脾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脾周血管亦丰富,多走行于各脾周韧带内。 脾脏的淋巴引流汇入脾门淋巴结,继而至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脾脏的胚胎发生和解剖学 一 脾脏的生理功能 二 1 造血和储血 2 滤血及毁血 3 免疫功能 4 产生VIII因子功能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 OPSI)的发现是揭示脾脏具有重要抗感染免疫功能的里程碑。1952年King和Schumacker首次提出脾切除术后患儿的凶险性败血症和脑膜炎发生率增高与脾切除直接相关。根本预防方法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脾切除,而对已行脾切除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接种多效价肺炎球菌疫菌,并加强无脾患者的预防教育。 脾脏促吞噬肽(Tuftsin)是机体天然存在的四肽(Thr-Lys-Pro-Arg),分子量500道尔顿,来源于IgG重链CH2区。脾切除后体内Tuftsin含量明显减少。现已证实其具有包括抗感染和抗肿瘤在内的诸多功能。 脾脏与感染 三 脾脏主要相关疾病 脾脏与造血系统疾病 一 感染性疾病 二 充血性脾肿大 脾脏占位性病变 四 脾损伤 五 结缔组织病 六 其它少见脾脏疾病 七 二 三 1. 溶血性贫血 通常与先天性或遗传性因素和自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脾脏主要作为血细胞的破坏场所或自身抗体的产生场所参与发病。 先天性者主要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镰刀形细胞性贫血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黄疸和脾肿大。脾切除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机体产生自身抗体而异常破坏红细胞引起,按血清学特点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以前者多见,脾切除对温抗体型有效。 脾脏与造血系统疾病 一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种因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全身出血性疾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病人脾脏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行脾切后血小板计数可迅速上升。 3. 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脾梗塞和脾周围炎引起脾区剧痛、血小板明显减少。肿大脾脏可能破裂或对化疗不敏感,而全身情况允许时可试用脾切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采用脾切除指征与此类似。 脾脏与造血系统疾病 一 4.淋巴瘤 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