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总论 骨与关节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多大数骨关节结核继发于肺、胸膜如淋巴结的结核。脊柱占39.9%,髋部占11.1%。;一、病理表现: 病理上将骨结核分为渗出型、肉芽肿型、干酪坏死型。病理分型反映整个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病理类型可出现不同的X线表现。渗出型的明显的骨质疏松及骨膜反应;肉芽型病变由于在骨小梁形成陷窝状吸收而出现溶骨带;而干酪型则随骨质迅速坏死而出现死骨,及由于病灶扩展软化而有空洞形成。病变可以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形成寒性脓肿或穿破皮肤形成瘘道。; 结核菌进入骨组织有两种途径: (1)细菌经血行到达骨组织。 (2)关节滑膜结核逐渐对骨组织侵蚀。即结核菌逐渐沿周围淋巴管达骨内。 ; 骨结核易发生于儿童的长骨的骨骺部如干骺端。此外还易见于骨负重的部位,如下肢结核较上肢多见,跟骨结核比其它足骨多见、指骨结核比足趾多。; 第一阶段为单纯病变阶段,其病变只限于骨组织者称为单纯骨结核;病变只限于滑膜者称为单纯滑膜结核。此时关节能完全无损或基本无损。因此,这种结核的临床症状少,形成脓肿及瘘管者也少。; 第二阶段为全关节结核,此时结核病变已累及全部关节组织,如滑膜、骨组织、软骨及关节囊均受侵犯。它是单纯滑膜结核或单纯骨结核继续发展的结果。这时病人出现局部和全身症状。 ;第三阶段为合并感染阶段: 如单纯骨结核、单纯滑膜结核或全关节结核伴有瘘道形成而引起继发性化脓性感染。此阶段的骨与关节结核更不易治愈。肢体畸形,首先是由于骨或关节直接受结核病变破坏所致。例如于成长时期长管状骨干骺部或骨骺部受到破坏影响其生长发育,可发生肢体短缩;另外,炎症性充血也可促进过早骨化而造成肢体过长。;二、影像学表现: 骨结核早期无明显X线征,三个月后逐渐出现阳性表现。 1、骨病灶局部征象:骨结核病灶易出现在干骺端或骨骺部的溶骨破坏为主。而骨增生硬化则不明显。最初表现为骨结构不清,骨小梁模糊。继之,骨小梁受侵蚀溶解,最后,形成不规则大小不等,数量不等的骨破坏区,周围无硬化环。破坏区内可能存在小的密度较淡的砂粒状死骨。 ;近节指骨因骨膜反应而变粗,骨小梁模糊,周围软组织肿胀; 在下列情况时可显示为骨增生硬化现象: (1)合并继发感染; (2)存在着广泛的动脉内膜炎;(3)当骨结核治愈时其密度逐渐恢复正常或显示硬化。骨骺板不能限制干骺端结核向骨骺扩展。;第三掌骨远端多囊状骨质破坏,周围骨质硬化,骨髓腔消失;2、骨轮廓的改变:此种改变易见于年幼者的短管状骨结核或长管状骨的囊状结核。骨内病变的膨胀性破坏及骨膜性新生骨沉着是骨轮廓改变的原因。增厚的骨膜可为单层或分层状,骨结核虽有骨膜反应,但并不象化脓性骨髓炎那样明显。 ;骨干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3、骨质疏松:在早期表现为多数小点状透亮区,均匀分布在骨海绵质部,斑点状骨质疏松是弥漫性骨质疏松的开始阶段,以后就变为弥漫性骨质疏松。与肢体不活动导致废用性萎缩有关。 ;4、软组织改变:由于病变邻近软组织的非特异性周围炎症反应,而致局部肿胀,它与正常软组织间的界线不清。而当结核病变累及邻近关节时又可出现关节及粘液囊的肿胀。病程长者可显示出病变邻近的肌肉萎缩。; 如果合并脓肿,则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增厚且密度增高。结核性脓肿常沿软组织间隙下降,故可显示出圆形下缘。如果脓肿壁出现不规则状钙斑,常是诊断结核性脓肿的可靠征象。当脓肿破溃形成瘘道,则局部皮肤内陷。;尺骨下端膨胀性骨质破坏,并超越尺骨远侧干骺端,前臂骨质疏松;第三掌骨膨胀性骨质破坏,部分皮质断裂;肋骨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边骨质硬化伴少量骨膜增生; 多发生于儿童如青年,70%在30岁以前,出生至10岁次之,20-30发病率最高为36.5%,腰椎结核最多见占约46%,颈椎最少。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两类,椎体结核又分为中心型、边缘型及骨膜下型(韧带下型)三种: ; 中心型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胸椎多见,病灶起始于椎体前方以骨质破坏 为主,并使椎体塌陷,可穿破椎体上下边缘而侵犯椎间盘进而侵犯邻近椎体。; 边缘型最常见以腰椎最常见。多见于成年人,病灶多在椎体前缘、骨膜下或前纵韧带下的椎间盘开始,常累及相邻两个椎体。骨膜下型主要累及椎旁韧带,常有椎旁脓肿形成,椎体及椎间盘改变很少,当大量脓液积聚于前纵韧带下时可使椎体前缘凹陷性骨侵蚀。 ;影像学表现: 1、骨质破坏:早期中心型脊椎结核常侵犯一个椎体,病灶起于椎体前三分之一,侧位观察较清晰,表现为椎体前部出现边缘模糊不清的透光区,周围无硬化现象。破坏区内可含有小的砂粒状死骨。;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