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腮腺混合瘤影像学表现 病例 患者潘珂,男,32岁,因“咳嗽两周,发现咽部肿物两天”入院。 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伴有白色粘痰,无痰中带血,曾自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后至我院就诊、 胸片示:1.两下肺纹理增多;2.左锁骨中段致密影:骨岛可能。 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基本正常。 查体发现左侧腭弓隆起明显。 动态喉镜检查示:左侧扁桃体突向中线,左侧咽侧壁隆起明显,向下至会厌平面,咽部黏膜稍充血,舌根淋巴组织增生,双侧声带窥不清。 病程中无发热、无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CT: 两侧咽部软组织形态欠对称,左侧咽旁间隙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8*3.1*6.4cm,增强可见轻中度强化,边界尚清,与颈外动脉联系密切,周围颈内、外动脉、翼内肌、翼外板受推压移位、变扁。左侧咽鼓管开口及咽隐窝结构受压。 MR: 两侧咽部软组织形态欠对称,左侧咽旁间隙见团块状异常不均性强化混杂信号影,上部强化为著,大小约5.6*3.2*6.3cm,边界尚清,与周围血管联系密切,分界尚清,周围颈内、外动脉、翼内肌、翼外板及左侧咽鼓管开口及咽隐窝结构受推压移位、变扁。 手术: 见神经血管完整;于下颌骨升支深面探查肿瘤,可及肿瘤质硬、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予以钝性分离肿物表面筋膜,并将肿瘤完整于咽旁间隙中切除,见肿物表面包膜完整,予以探查术前见术腔上至颅底,周围未见肿物残留。 病理: (左咽部肿瘤):唾腺多形性腺瘤,最大径7.5cm,局灶区肿瘤侵犯包膜,标本切缘未见肿瘤残留,建议临床随访。 (淋巴结):查见淋巴结1枚示反应性增生。 涎腺多形性腺瘤 涎腺的是产生和分泌唾液的外分泌腺,由三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许多小涎腺组成。 小涎腺广泛分布于口腔及口咽部粘膜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类似的腺体也见于消化道、上呼吸道、鼻腔和副鼻窦等部位。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 其中80%发生于腮腺,最常见于浅叶。 腮腺解剖 腮腺呈不规则楔形,底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 通常以下颌支后缘/下颌后静脉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分。 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位于下颌支后缘 可见于任何年龄,40岁左右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8—80岁); 女性多于男性,女:男为1.4:1; 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或不明显; 大小不定(与病程有关); 多为圆形或结节状、质硬,界限清楚。 临床特点 : 腮腺混合瘤--病理 病灶含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等多种上皮结构,间质为不等量的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 镜下观察:细胞排列呈索状或片状,可构成大小不等的囊腔,有纤维组织、粘液组织及软骨样组织等,以粘液组织最为突出,偶可见钙化组织。 腮腺混合瘤一般具有完整结缔组织包膜;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组织像复杂且有多形性多中心起源。 腮腺混合瘤CT表现 1. 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少数分叶状,分叶与肿瘤多中心生长有关,边缘仍较清楚。 2.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少数不均匀低密度区——肿瘤囊变或粘液组织 3.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 早期:不均匀网格状、结节状轻度强化, 延迟:对比剂均匀性填充 CT表现 腮腺混合瘤CT表现 肿瘤边缘—可帮助良恶性鉴别,良性者边缘清楚,无周边侵润; 边界不清,有侵润征象者有恶性可能。少部分腮腺混合瘤不均匀膨胀性生长而呈分叶状,其包膜可不完整,但其大部分边缘仍较清晰锐利。 若腮腺肿块病史较长,当肿瘤生长加速,边缘不清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腮腺混合瘤MR表现 T1 WI呈等、稍低信号; 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内见条状低信号胶原纤维分隔或钙化灶; 增强: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 当源自腮腺深叶肿瘤的体积较大时(4cm),病灶最大径面不位于腮腺内,多突向同侧咽旁间隙生长。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 小涎腺指人体内除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涎腺外的其它涎腺。 多形性腺瘤是小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腭部为其最好发部位。 图1左侧硬腭与软腭交界处结节状肿块,与邻近软组织密度相近。 图2右侧咽旁间隙类圆形肿块,与腮腺深叶及咽缩肌之间均可见透明带存在。 图3右侧硬腭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 图4与图3同一病例,显示右侧硬腭及上颌骨骨质广泛压迫吸收。 鉴别诊断: 鼻咽癌 淋巴瘤 脓肿 神经鞘瘤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