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治疗失眠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针治疗失眠; 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了促进耳穴应用发展与研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于1992年和2009年两次颁布和实施了《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国家标准。;;一 耳针刺激部位   ;对耳轮体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 分。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前分支??部分。 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 的三角形凹窝。;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屏上切迹 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屏间切迹 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2.耳廓背面 耳轮背面 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舟隆起 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对耳轮上脚沟 对耳轮上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对耳轮下脚沟 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耳轮脚沟 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3.耳根 上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上部。 下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下部。;(二)耳穴的分布 ;;[穴名] 耳尖 [定位] 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主治] 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痛症,风疹,失眠。;[穴名] 风溪 [定位] 在耳轮结节前方。 [主治] 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穴名] 内生殖器 [定位] 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 [主治] 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阳痿,早泄。; [穴名] 神门 [定位]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主治] 失眠、多梦、各种痛症,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症。;[穴名] 肾上腺 [定位] 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 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哮喘,休克,鼻炎,急性结膜炎,咽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 [穴名] 胃 [定位] 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 胃炎,胃溃疡,失眠 ,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定位]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 [主治] 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水肿,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眼病,五更泻。;[穴名] 肝 [定位]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主治] 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病,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目赤肿痛。;[穴名] 脾 [定位] 耳甲腔的后上部。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水肿,痿证,内脏下垂,失眠。;[穴名] 心 [定位]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 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自汗盗汗,癔病,口舌生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穴名] 肺 [定位] 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 [主治] 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自汗盗汗,鼻炎。;[穴名] 内分泌 [定位] 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主治]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糖尿病。 ;[穴名] 眼 [定位]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 [主治] 假性近视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9.耳背穴位 [穴名]耳背沟(降压沟) [定位] 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主治] 高血压病,皮肤瘙痒。 ;二、耳针操作前准备;三、耳针治疗的方法; 体位和进针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6~30号粗细的0.3—0.5寸长的不锈钢针。进针时,医者左手拇食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也可。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2.电针法 是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上更适用于神经系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