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1.耳廓
由软骨构成支架,外覆以软骨膜和皮肤。
耳廓前面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连,皮下组织少,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痛;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耳廓血管位置浅表、皮肤菲薄,是冻伤的好发部位。;2.外耳道
起自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成人长约2.5-3.5cm,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
外耳道覆有皮肤,软骨部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耵聍腺,可分泌耵聍并易患疖肿。;成人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应向后上外方牵拉使外耳道呈一直线。;(二)中耳;1.鼓室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是颞骨内一含气空腔;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其分为三部分: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
鼓室形似立方体,共有六个壁:;;(1)上壁:
又名鼓室盖,为一薄骨板,与颅中窝相隔;
此壁损伤可致脑脊液耳漏或颅内感染。
(2)下壁:
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
颈静脉球突入下鼓室 蓝鼓膜。;前;(4)后壁:
又称乳突壁;
上部有鼓窦入口,借此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面神经垂直段从此壁的内侧通过。;(5)内壁:即内耳的外壁。鼓岬、前庭窗(卵圆窗)、蜗窗(圆窗)、面神经水平段(面神经管凸)。;(6)外壁:
由骨部及膜部构成;
骨部较小,为鼓膜以上的上鼓室的外侧壁;
膜部占大部分,即鼓膜;
鼓膜为一半透明有弹性、椭圆形的薄膜,介于鼓室和外耳道之间,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
正常鼓膜有6个标志:;鼓室外侧壁(右侧);右正常鼓膜;右鼓膜;鼓室内容
鼓室内有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三者借关节衔接成听骨连,借韧带悬吊于上鼓室。
听骨链外端以锤骨柄与鼓膜相接,内端由镫骨底板借韧带连与前庭窗。
其内还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其共同作用可减低声波振动,对内耳有保护作用。;锤骨;2.咽鼓管
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通道。起自鼓室前壁,向内前下斜行,止于鼻咽侧壁,成人全长约35mm。
外1/3为骨部,是开放性管腔;内2/3为软骨部,静止状态时闭合成一裂隙,当张口、吞咽、咀嚼时???咽部肌肉运动,咽鼓管开放,借此来调节中耳的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小儿咽鼓管宽、短且接近水平,细菌易经此侵入鼓室引发感染。;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对比;3.鼓窦
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
上方借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
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
后下与乳突气房相连。
;4.乳突
内似蜂房样,由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相互通连的气房构成;
上方与鼓窦通连;
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
根据气房发育的程度,分为4种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骨迷路(左);(1)耳蜗
形似蜗牛壳,起于前庭,底周相当于鼓岬;
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管组成。骨蜗管绕蜗轴向上盘旋2.5~2.75周达窝顶,自蜗轴伸出的薄骨板突入骨蜗管内并与其同程旋绕,称骨螺旋板。此板边缘到骨蜗管外壁有基底膜连接,并由骨螺旋板斜伸出一薄膜称为前庭膜,因此前庭膜与基底膜将骨蜗管分成三个管腔:
上方为前庭阶;
中间为中阶(又名膜蜗管),系膜迷路;
下方为鼓阶。;;;(2)前庭
为一不规则的椭圆形腔,位于耳蜗和半规管之间,容纳椭圆囊和球囊。
前有一孔通耳蜗的前庭阶;后有一孔通骨半规管。
内壁为内耳道底,外壁为鼓室内壁的一部分,有前庭窗和蜗窗。;(3)骨半规管
位于前庭后上方;
有三个约成2/3环形的骨管,互相垂直排列,依次有上(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外(水平)半规管。
每个半规管有两脚,一端膨大称壶腹,另一端称单脚,其中上、后半规管的两单脚合成一个总脚,因而,三个半规管共有五个孔通前庭。;2.膜迷路
为膜性管腔,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
包括:前庭内的椭圆囊和球囊、骨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耳蜗内的膜蜗管,彼此相互通连。
椭圆囊和球囊的囊壁上有囊斑,膜半规管的膨大部分为壶腹嵴,均为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
膜蜗管的基底膜上的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胶状盖膜组成的Corti器(螺旋器),是听神经末梢感受器。;二、耳的生理;1.空气传导;2.骨传导
声波经颅骨途径激动耳蜗的螺旋器而产生听觉。
在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故无实际意义,但是骨导听觉在耳聋性质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骨导曲线下降表明感音功能下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pptx
- (完整)深圳市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表 .pdf VIP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小升初(分班)数学素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 读西游记的读后感(最新).docx VIP
- RCC-G 计部分.pdf VIP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22年版)参考.pdf VIP
- 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docx VIP
- 机械基础 课件 模块二任务二 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演化.pptx
- 1.乒乓球运动概述教材编辑.ppt VIP
- 偏头痛的护理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