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读人 读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读诗读人读己   摘要:根据语文新大纲(2009)的要求,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对人物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借助“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引导学生“由其人观其诗,再以其诗观其人”,从而在诗歌鉴赏课上努力达到读诗、读人、读己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诗歌鉴赏知人论世想象读诗读己   诗歌艺术是中国文化经典中一支灿烂的奇葩。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面对一批不爱学习、对语文“免疫”的中职学生,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现代中职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胜境,通过漫步古诗苑,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丰富其情感,弘扬传统文化,培养诗意智慧,使之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教参的单元教学说明也明确指出:古诗词有经典的文学语言、经典的文学形象和经典的表达技巧,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古诗词鉴赏具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和审美能力的多重功效,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然而怎样才能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融为一体呢?笔者的理解是只有让学生喜欢才会让他们有阅读、探究的冲动,才能透过语言、形象了解诗人的个性、思想,从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教学中怎样才能引领学生来一次穿越,走近古人呢?笔者认为经典诗歌鉴赏课仅仅只简单粗略地介绍人物生平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孟子?万章下》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了解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们的性格、思想,从而尽可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甚至喜欢上其人、其作品。   一、由其人观其诗   笔者的诗歌鉴赏课主要是以“由其人观其诗,再以其诗观其人”的形式进行,借用专业的术语,即孟子所推崇的“知人论世”文学批评方法。   例如在上《将进酒》一诗时,笔者先用了约30分钟时间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与喜好。告知学生李白漫游和纵酒的喜好与他的创作风格、内容密切相关,并在穿插“酒中八仙”“采石矶”等故事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山水诗——《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等;告知学生李白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性格形象是与其仕途、创作分不开的,并穿插了“龙巾拭吐”“力士脱靴”等故事,师生共同回忆相关的一些政治抒情诗——《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通过诗歌、故事的穿插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让他们对李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读、品读、交流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情感变化。两课时正好完成第一步内容——“由其人观其诗”。那么如何去观其诗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举了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为例。他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叶老在这里生动而意蕴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诗要“驱动我们的想象”。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在开篇就引导同学们闭上眼睛去想象那幅“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面,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让学生感悟到李白这样俊逸洒脱之人才能有如此大气之笔调。   二、以其诗观其人   第三课时解决第二步——“以其诗观其人”。根据诗歌内容和诗人生平,探讨以下问题:   一是诗人在诗歌中因何劝酒?古代文人与酒又总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关联,而李白诗中的酒除了豪气外,似乎总与愁分不开,试用他的一些诗句进行说明。   二是这是些怎样的愁?诗人的愁从何而来?   三是诗人不愁就不行吗?为什么?   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的前提下,通过一番讨论学生自然明白: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差异太大,导致了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于是,酒成了引子,愁化作血液,狂撑起脊梁。于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最后老师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上网搜索余光中的《寻李白》,看看余光中先生笔下的李白是怎样的形象,与你脑海中的李白形象是否一致,若感兴趣再去多查资料,进一步丰富对李白的认识。   读杜甫的《登高》总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痛彻心扉的疼惜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也产生类似的情感呢?——先知其人。因此笔者用近半节课时间重点介绍了杜甫的坎坷经历对创作的影响,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命题:“坎坷的命运对杜甫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从裘马轻狂的生活到李林甫“一次野无遗贤”的“制举”而困顿长安十年,为了光耀门楣,更为了“致君尧舜上”的伟大抱负,“制举”失败后的杜甫也曾逢迎过、钻营过,但最终还是坚守了道德的防线,残酷的现实一步步把他推到了困顿生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