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docVIP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 ——以《大慧书》为线索 广西大学哲学系 袁经文 大慧宗杲(1089—1163年),是两宋之际临济宗杨岐派的大宗师。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宗杲四十八岁时,应右丞相张浚之邀,住持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径山能仁寺。自此,诸方参学云集,禅宗宗风由此播扬大江南北,座下僧俗常达数千人。世称宗杲为“径山宗杲”,宋孝宗赐号“大慧禅师”,卒谥“普觉禅师”。 宗杲大师,在禅宗史上,别开生面,拔萃奇特;其宗风不拘一格,既出手迅捷,果断刚猛,又慧眼独具,仁柔齐哺;既随心杀活,又应时待机,自在任运。他对法义禅理的把握,异常细腻精湛。由他开创的禅风,具有鲜明的逻辑主线,普利学人依此实修实证。宗杲不愧为擅辟先河、开创宗风的一员虎将和大宗匠。 《大慧书》全称《大慧普觉禅师书》,共6卷,收录宗杲大师与2名僧人和40名士大夫(上至丞相,下至知县,其中一名为丞相的母亲)的往来书信共62封,全文10多万字,是研究大慧宗杲“话头禅”的重要文献。 《大慧书》收于《大正藏》第47卷,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共30卷)的第25卷至第30卷。现依据吕有祥、吴隆升校注的《大慧书》 杨曾文 黄夏年 主编《中国禅宗典籍丛刊》,吕有祥 吴隆升校注《大慧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下称“吕本”) 为研究版本。该版本以《中华大藏经》所收影印明“ 杨曾文 黄夏年 主编《中国禅宗典籍丛刊》,吕有祥 吴隆升校注《大慧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见上引书“前言”。 现选择《大慧书》作为研究“话头禅”的主要线索,是基于此中多有大慧宗杲思深肺腑之语,且是与诸类朋辈弟子交心,其“备众生机,随机摄化” 《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九,《大正藏》第 《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九,《大正藏》第47卷,第937页中。 《大慧书》由于纯系书信函件,此中背景往来、前奏后话等信息多有隐匿;又,《大慧书》涉及的义理、禅法极为精当深邃。由此种种,导致全文读来多显迷离扑朔,犹如幻龙见首藏尾,致使其繁富义深的内在理路,不易省察。本文拟对此中诸多关要点,作出系统胪列,逐一发要钩沉,拟将大慧宗杲“话头禅”研究推进到一个新境域。 一、正法眼藏 以世俗目光掂量,极易对禅宗产生以下疑问:禅宗文献或道场,多不见有佛法文义的诠显,在在处处,林林总总,尽是作哑谜、卖关节,手舞足蹈……,不着边际,究竟有何用途? 大慧宗杲就遇到这种不明禅意的人发出的慨叹: “ 今 时 学 道 之 士,只求速效,不知错了也。却谓:‘ 无 事 省 缘、静坐体究为空过时光,不如看几卷经、念几声佛、佛前多礼几拜、忏悔平生所作底罪过……’”《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六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 47 卷,第919页中。宗杲指出:“此是愚人所为”。《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六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 47卷,第919页中。 《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六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 47 卷,第919页中。 《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六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 47卷,第919页中。 他援引祖师教示:“不见黄檗和尚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以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 如果不求知解,何以学禅?他指出,那些“只以聪明意识计较思量,向外驰求”者的悲哀和根本错处在于,“示以本分草料,多是 当 面 蹉 过 蹉 过:指错失、错过。,将谓从上古德,有实法与人。” 《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二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 47卷,第917页中。 这里的“本分草料”是指禅宗的机锋警语,施以 蹉 过:指错失、错过。 《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二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 47卷,第917页中。 他总结道,“无一法可以传授”与人的义理依据在于,“诸佛出世,祖师西来,亦无一法可以传授。何以故?有传有授,是无明法,是有为法,非智慧法,非无为法。” 《示 太 《示 太 虚 居 士(邓直殿伯寿)》,《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三,《大正藏》第47卷,第909页下。 又说:“诸佛诸祖,并无一法与人,只要当人自信自肯、自见自悟耳。若只取他人口头说底,恐误人。”《答吕舍人 《答吕舍人(居仁)》,《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八,《大正藏》第47卷,第931页 下。 宗杲曾将当时丛林的弊病概括为,“于今诸方,多是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