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赏析】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之处,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诗句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写出东山的特点和景物,显得极其自然随意,毫无拘束之态。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着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谢安式的从政,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自己淡泊的襟怀。这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兮辞”,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 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应用角度】 “与命运抗争”“执著”“人生价值”“精神卫士”等。 2010年7月,杜玉丹和她的团队来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范家小学。2011年1月,她带着队员们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邵代小学支教。7月23日,杜玉丹又坐上了由西宁开往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长途汽车。经历十七个小时的车程后,她来到玉树州结古镇果青村小学。 在玉树支教的第一天,她就在黑板上写下“有梦最美希望相随说到做到敢做敢当”。她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有一天能看到更加辽阔的世界。没想到,临走时那群可爱的孩子大声读出了那十六个字。“也许他们还小不太懂,但却深深记住了我说过的话。”说到这些,她一脸欣慰。 2012年11月,当记者来到青海湖畔的这所小学时,杜玉丹和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她说,有时候我背着包去外面买点东西,孩子们以为我要走了,都来拉着我,当时就流下了眼泪。“其实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帮助青海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等我毕业了,我还会回到青海。”杜玉丹说。 【媒评文摘】 1.她的眼里,播种爱心是一种幸福,收获温暖也是一种幸福。那双爱笑的眼睛告诉我们,在远方还有着不灭的爱心梦想!杜玉丹只是从青海走出去的千千万万名大学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却有着一颗回报故乡的感恩之心。 ——《西海都市报》 2.在当地学校面对这样一群稍显稚嫩的大学生,他们的热情感染了这里的老师们。但是老师们脸上也写满了担忧。一是学校需要花精力和时间为大学生支教提供条件,比如调整教学时间,安排教室和大学生的食宿等;二是学校也会担心支教结束后校方的教学将存在问题,比如支教结束后,学生已习惯新颖的上课方式,大学生走后孩子们会不会表现得不专心,没有接受支教的学生新学期开学后会不会跟不上正常课程呢? ——《长江商报》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到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了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了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