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务与进出口对应承载力与产品产出承载力数值同一量级,表明深圳市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必须考虑劳务与进出口对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模型计算结果(劳务与进出口) 改进模型计算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是传统方法计算值的97. 2倍,这是因为改进模型基于具体产品产出值,全面计算地类综合性产出,克服传统算法空间互斥的弊端 模型计算结果(模型对比) 改进模型的优点 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所采用的全球平均生产力、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等参数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所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 能值转换率反映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等级,可以反映区域消费层次和区域承载力结构 改进模型进一步将人类贡献和进出口纳入评价框架,将静态封闭系统评价改进为动态的开放系统评价,重视区域功能分工,可以更全面合理评价区域发展状况 先生不过指路人 修行全在你个人 老师说法 做 人——内方正、外滑园,和谐环境人人好。 做 事——不失位、不越位,难题关键事事清。 做学问——找邪门、走岔道,剑走偏锋刀刀新。 谢 谢! * * * * * * * 采用绿地专题信息提取的方法, 空间分异规律 水景观(≤ 20m、 5°/核心区、中西部过渡区域) 人工绿地景观(≤5o、50m/核心区); 农业绿地景观(→100m、15°/过渡圈层和轴区); 林地景观(150m、15°/第三圈层及东部) 空间分异规律 水景观(≤ 20m、 5°/核心区、中西部过渡区域) 人工绿地景观(≤5o、50m/核心区); 农业绿地景观(→100m、15°/过渡圈层和轴区); 林地景观(150m、15°/第三圈层及东部) 年份 1986年 1995年 1999年 2005年 平均温度 290.91 289.12 294.86 297.67 标准差 3.34 2.23 4.06 2.05 变差系数 0.0115 0.0077 0.0138 0.0069 最高温 316.22 306.52 320.11 311.20 最低温 275.14 275.04 275.24 282.87 高低温差 41.08 31.48 44.87 28.33 地表温度的整体特征 标准差变化:1986-2005年地表温度的数值分布由相对聚集转向分散;1999年的标准差高于1986年,源于1999年使用ETM数据分辨率较高 最低最高温变化:最高温变化略有波动,最低温持续增高 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分区特征 罗湖区在每个时段内平均地表温度均为最低,福田区的平均地表温度一直在六区中属于较高的位置 空间自相关特征 利用Arcgis的grid模块计算地表温度的Moran I指数,表明地表温度具有典型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其空间依赖性很强 每一尺度上,1986年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均为最高,2005年则与1986年接近,说明地表温度经历了由聚集转为分散与均匀分布,再转为聚集的过程 Moran I系数随着尺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0m具有接近1的系数值,呈现很强的空间正相关特性 热中心动态 热中心:热中心不仅具有地表温度高于其他地区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其表现出的能量聚集效应,对周边地区的热量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热中心提取:利用Getis-Ord Gi指数对地表温度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提取具有高值的区域作为热中心 深圳热环境效应的时空动态 热中心动态 基于空间洛仑兹曲线的热中心分布特征分析 1986年,曲线最远离标准线,热中心分布最为聚集 1995年,曲线最接近标准线,热中心呈均匀分布 1999、2005年,曲线位于中间区域,表明热中心经历了由聚集向分散均匀分布的过渡后,逐渐变得相对聚集 热中心动态 基于质心分析的热中心迁移轨迹 前期,由东部转移到西部 后期,逐渐转向东部 热环境效应贡献率 热环境效应指数:为表征每个像元对研究区热环境的影响程度而构建,指第i个象元的地表温度与区域平均地表温度的偏离率;指数的高值分布区代表区域热中心,对区域整体的热环境效应贡献程度较大 热环境效应贡献率 分布指数:表征热环境效应的分区分布特征 由正负热环境分布指数可以得出深圳市六区对于全市热环境效应贡献的方向特性 1986年 1995年 1999年 2005年 负效应 正效应 负效应 正效应 负效应 正效应 负效应 正效应 宝安区 1.01 0.99 0.93 1.06 0.96 1.07 0.95 1.08 龙岗区 1.08 0.93 1.13 0.90 1.09 0.85 1.04 0.93 南山区 0.88 1.10 0.74 1.21 0.86 1.23 0.90 1.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