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革开放以前: 第一阶段(50年代初中期) 1952年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制造业对中国的转移,重工业优先, 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 允许地方发展工业 第三阶段(60年代前半期); 三年自然灾害 第四阶段(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中期)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推动期(1978-1990) 1978年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模式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城市改革的滞后,主要是国企改革的失败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的成立,城市层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外来投资; 开发推动期(1978-1990)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988年),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土地制度改革变土地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也是城市政府可通过土地市场募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建设;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城市政府拥有自由控制和经营的剩余权。 改革的深化期(2000年以后) 2001年开始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以城市化促进城乡细条发展,城市化开始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发展方针之变; 中国公民自由流动的权利——孙志刚事件; 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 和协调社会——新的拆迁条例、农地流转 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开发区整治; 人口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沿海与内地差距日益扩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经济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城市与农村差距扩大——转移支付、取消农业税 物权法 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共同作用 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与郊区化 中心城区的繁荣与郊区化并存 逆城市化 中国形成大城市圈和城镇密集带 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 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都市圈、都市连绵区、城市带(带状城市群)、组团型城市 概念区别 都市连绵区与城市群 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群的一种具体形态,概念上强调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与城市群的区别 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概念区别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 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都市圈和城市群 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两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 讨论: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讨论: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城镇化面临由“数量城镇化”到“内涵城镇化”; 城市土地的粗放式扩展 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中国城镇化的模式 紧凑型城市? 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 “建新”不如”优旧” 讨论: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城镇化的“城乡二元化”模式现象; 土地及农民工权益等制度环境成为城乡协调的突出矛盾 城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差距状况 农村及城市贫困问题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讨论: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解放后的城市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建设比解放前发展快,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国家的政策,促进中西部城市的发展,一批重点工业、资源型、交通枢纽型城市建设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和城镇,沿海城市率先发展起来,以形成以京津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主的大都市地区,上海、北京、广州向国家化大都市迈进; 23个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中 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课件.pptx
-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9张PPT)).pptx VIP
- 信捷DS3-DS3E-DS3L系列伺服驱动器用户使用手册.pdf
- 2025年运动康复师 老年肌少症预防与康复习题库.doc VIP
- 老年康复习题.pdf VIP
- 大队委竞选个人简介范文.pdf VIP
- 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pdf VIP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答案与解析【法规】.doc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 老年康复习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