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去有说“字如其人”。意思是从一个人书写的字体当中,就可以不见其人,但见其颜,但闻其声,十有八九地能够从字中看出书写者的特征来。一个人如 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然。那么,什么字体能够代表华夏民族的文化特征呢?我认为是宋体字。中国文化浩浩荡荡上下五千余年,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积累,在汉 字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字体,为什么独说宋体字是中国文化的表征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宋体字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的特征作一番描述。
一、宋体字的二个源头
笔者认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宋体字,应当有二个源头。首先是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文字,和世界其它文字的发生一样最初都是以象形来表意 的。早期的汉字是刻写在动物的骨片上和铸就在青铜器皿上,这便是甲骨文和钟鼎文,而这之前,只有刻写符号和传说的记录,没有实物佐证了。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效果或规矩整 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从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来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大 篆、小篆、隶书、草、楷书至仿宋体、宋体字,这过程体现了人类追求简约明朗、均衡对称、整齐统一的程式化的总体趋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随即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了“书同文”的政令,将前各诸侯国的异笔 繁杂的字体全部废除,改省大篆,设计了一种新的书体,并加以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小篆”。现在看来,这是秦始皇高瞻远瞩最为智慧的一举,因为通过武力只是 在地域版图上统一了中国,而“书同文”的统一,实是在民族心理上、文化上统一了中华民族,使得中央帝国在秦以后,尽管战争不断也好,异族统治也好,分分合 合也好,都只是朝代更迭而已,最后都融入了汉字的伟大旗帜下,繁衍发展、壮大。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伐,不断扩大中央帝国的版图,为保边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这 屯兵制使得中国文化在边疆迅速地传播和扎根。同样也对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小篆又逐渐简化演变成为隶书,史称“隶变”。这种变 化不仅仅是因为小篆繁杂难写,有变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质原因是与中国人书写的工具毛笔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 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 征。
此外,那时的官吏有时需要快速拟写公文,书写隶书时有些笔画相互连起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草隶。另一方面,汉字也在向整齐方正、简约明朗的程式化方向变化,这就有了楷书。汉代已具备了中国书法中的真、草、隶、篆四种主要的书体了。
其次是第二个源头,雕版印刷术的出现。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结果,它最初体现在古玺、封泥印、铭文印章和印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书籍产生和传播的需求加速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普及。
雕版印刷是将文章反字阳刻或阴刻于特制的木版上,然后用墨、纸进行拓印,这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于唐代或更早。那时的工匠们以唐代三 大书法家的楷书为临刻原本,最初是临刻,日后渐渐地加入了工匠们自己的智慧,并结合刻刀和木版材质的特点,使书法字体更加规范化,更易于刻写。
早期的雕版印刷的刻写字体,常由书法家书写楷书后由刻工们直接反拓后临刻,刻工们对书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体都尽可能地保存了书法家的特点。因此, 也有着浓厚的正楷书法味道。这种字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仿宋体”的前身,也是“宋体字”前身。因之,宋体字的演变过程是通过雕版印刷技术从书法正楷到仿宋 体再到宋体。但为什么产生于唐宋先于宋体字的仿宋体,会叫仿宋呢?原来这是我国进入铅活字印刷时的事情。1916年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丁辅之和丁善 之两兄弟参考北宋古刻善本仿写制作的,当时命名为“聚珍仿宋”。之后,上海华丰制模铸字所、百宋铸字印刷厂都有多种仿宋体面世。今天,仿宋体已成为我国的 硬笔正字。
雕版印刷术到了二宋时期,由于当时社会安定祥和,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开明,平民百姓亦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所以社会读书风气日盛,官民皆有藏书的习 惯,甚至连农村中一些小康殷实的家庭也藏书千卷。雕版印刷的刻书机构更是遍布城乡,宋朝三百多年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其技术也影响了东瀛诸国,更是 启迪了欧陆。
由于社会对书籍的需求的增长,刻工又必须更快、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总结了一套快速刻字的方法,在摹写楷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刻刀的特点, 对楷书进行改造加工,在用最少的刀功条件下,刻写出楷书的待征,这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