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之正反衬托-作业(全国卷用).docVIP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之正反衬托-作业(全国卷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之正反衬托 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素 梅 王 冕 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诗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 (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雅昀形象。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子品质。冰天雪地寒气纵横的时节,争红斗绿的各色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自在,凌寒独放。 (2)示例:“闲花野草”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斗青红”,然而“一着冰霜”即“扫地空”,这和梅花的“岁寒时节自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高雅风姿,进而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形象特点和情感主旨,考生要注意抓住描写梅花的诗句分析形象,例如抓住 一、了解“衬托”的概念 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二、熟悉“衬托”的类型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的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三、明确“衬托”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 1、冷暖相衬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和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用“挂”字化动为静。 3、乐哀相衬 如贾至的《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和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 4、大小相衬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一句,以天地之大来衬沙鸥之小,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一个人在现实和历史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 5、声寂相衬 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首诗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写的是“寂”,第二句,空山并非一片静默死寂,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这是写“声”。这两句,声寂相衬,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6、正反相衬 如李白《蜀道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和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7、明暗相衬 如唐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8、虚实相衬 如姜夔的《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这一“虚”一“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9、以景衬境 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

文档评论(0)

rebecca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