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卖馒头的小商贩
《残冬京华图》里画得最多的要算做小买卖的了。那年头北京没有什么工业,老百姓谋生一是靠卖力气,“拉小绊儿”“扛大个儿”,再就是做小买卖。卖个糖豆大酸枣、针头线脑什么的,本小利薄勉强糊口。要说做木匠、棚匠、瓦匠,那得有手艺,从小拜师学艺才能靠手艺吃饭。要是到宅门里做听差,买卖家做学徒,那得有铺保,一般底层贫民百姓没这个社会关系。做小买卖门槛低,只看本钱大小,不论贵贱高低。那年头阴天下雨大人没法出去奔生活,就花几大枚铜子买二斤豌豆,用温水泡一泡,放上花椒大料煮熟了,放在笸箩里,上面蒙一条干净手巾,让家里的孩子戴上草帽,手里托上笸箩,到胡同里去叫卖。笸箩里放一个小酒碗,吆唤“豌豆——多给”,一小枚铜子给一碗,一大枚给三碗。下雨天,大人出不去,在家喝两盅买来下酒,小孩儿不能出去玩,老奶奶买来哄孩子,花费不多也算是穷人一乐。因此下雨天五香咸豌豆买卖挺好,也能帮助家里挣几斤棒子面钱。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是从这里开始学着做小买卖的。
做小买卖的也如现在的商业营销,有走高端路线的,也有面向基层薄利多销的。都是卖白薯的,有一位人送外号“人参马”,就因为这位马老爷子卖的烤白薯块大瓤红,又香又甜,只是价钱太贵,一个大枚只给斜着切一片儿,所以大家伙儿说他的白薯卖的是人参价。甭看价钱贵,吃马老爷子烤白薯的主顾净是名流,什么马连良、梅兰芳散了戏都得来一块“人参马”的烤白薯。马老爷子是清真,人又干净,货又地道。吆喝起来只一声“烤得——热乎”,便把烤白薯的香甜送到您面前,让人难以抗拒。
也有走低端路线的。您一听吆喝就知道,就俩字“兜着!兜着!”听我二姨说,这老人家也不知道从哪儿淘换来的白薯须子、白薯头,推着小车,车上有火炉子,坐着大锅,锅里烀着满满一大锅。胡同里的穷孩子,拿着小碗早早就等着,一听见吆喝“兜着!”赶紧就围上去买。一小枚钱给上高尖一碗,又解饿,又解馋。要是赶到锅底,不仅多给,还会多加两勺白薯蜜(就是锅底儿里煮白薯的黏汤)。您看只要适销对路,低端路线也有追捧的忠实客户群。
《残冬京华图》里还画着两个小贩,应该是晚上出来。但我想大约是一幅图中无法表现黑天和白日两个场景,只好将就着让他们大白天走上街头了。一个是卖硬面饽饽的,背着箱子,手里提着一盏煤油灯。您想啊,响晴白日的谁没事提着一盏灯满大街溜达呀?这硬面饽饽,据我考证,是满族人的吃食,半发面,白糖馅。烤制出来,皮硬而酥,馅香又甜。大概是满人狩猎、作战可以携带方便,又不易变质的旅行食品。听我老伯(就是我四舅画家王大观。回民管叔叔、舅舅都叫伯伯,我在姥姥家长大,四舅排行最末,所以习惯叫老伯)说,那年头路灯少,又不亮,一到晚上胡同里黑黢黢的,行人又少,特别是在冬天,西北风把电线吹得嗖嗖作响,像鬼哭一个样。那些闹鬼、凶宅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传的,胆小的人,天晚了轻易不敢出门。可这卖硬面饽饽的都是半夜十一二点才在胡同里过,手里提着一盏煤油灯,在冬夜里和着西北风的呜咽,一声“硬面儿——饽——饽”显得格外幽怨苍凉。但是也给那些听戏回来晚了,打麻将、抽大烟累了的人一个福音。不论深宅大院还是小户人家,只要听到硬面饽饽的叫卖声,赶紧出来把小贩叫住,买上几个充当夜宵。
卖馄饨的可不是这样,他们大多是在比较大的胡同口上,路灯底下,撂挑子摆摊。馄饨挑子一边是一个煤球炉子,上边坐着一口大锅。另一边是一个小柜子,里边放着碗筷和肉馅、馄饨皮,以及一应的作料。一般都挑着简易桌凳供客人使用。卖馄饨的吆喝起来简单——“馄饨,开锅——”。北京人做馄饨简单,除去肉馅、面皮,作料就是香菜末、虾米皮、紫菜,再就是香油、酱油、醋,所谓三合油。可是无论您是下夜班,还是赶夜路,腹中饥,身上冷,您来上一碗刚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馄饨,一定让您饥寒顿消。现如今卖馄饨的挑子,早就在北京绝迹了。
做小买卖也是北京穷人在失业、破产之后谋生的一种方法。我二舅会修无线电收音机。在失业的时候,就收买破旧收音机,修好后在德胜门晓市摆地摊售卖。我的母亲做过童工,失业时,也到做雪花膏的亲戚家,趸来雪花膏到德胜门晓市贩卖。我二舅人聪明,动手能力特强,是当年北京著名金石书法家寿石公的入室弟子,不仅写得一手好字,金石篆刻更是得寿石公真传。寿石公在琉璃厂挂单,常有人家求寿石公镌刻的图章,实际由我二舅代刻,老先生稍作修饰。当然老先生也会把一部分润笔赠予二舅,帮助家里的生活。我的外祖父写得一手赵孟的好字,与寿石公是好朋友,寿石公非常欣赏我外祖父的书法。因老人家为人耿直狷介,不是忤逆了上司,就是不屑与人同流合污,常常丢了差事赋闲失业。幸得好友寿石公常常接济帮助。直到“文革”前我家还存有寿石公送钱接济的信函。信封非常精美,信笺是粉红色的,上写着“介忱兄:节敬大洋××元。弟玺”。(外祖父名王介忱。寿石公,原籍绍兴,姓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