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3篇.doc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3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参观人民 大会堂》教案3篇 篇一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 2.能按表格要求填写,说出课文的表达顺序。 3.联系上下文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4.了解人民大会堂是各族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和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外国朋友的地方。感受他的雄伟壮丽,体会建设者的伟大创造力。 5.能写一处景物或一件展品。 教学重点: 感受人民大会堂的雄伟,体会建设者的伟大创造力。 教学难点: 了解参观的顺序,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学习课文1—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大会堂的雄伟,体会建设者的伟大创造力。了解参观的顺序。 教学重点: 感受人民大会堂的雄伟,体会建设者的伟大创造力。 教学难点: 了解参观的顺序,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有许多雄伟的建筑,如古老的长城、故宫,现代美丽的首都机场、亚运村等等,它们为古老的北京城增添了丰姿。今天,老师也要带同学们一起到北京城走一趟,参观一处雄伟壮丽的建筑——人民大会堂。 二、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到过北京吗?见过人民大会堂吗?你见过的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子? 3.简介: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跟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另外,中央领导还经常在这里会见外国贵宾。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朗读课文。 3.回答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我”随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的经过。) 四、细读课文。 1.学习第l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议:从“我高兴极了”你想到了什么?(从“我高兴极了”一句会使读者想到人民大会堂一定非常美观、雄伟,很值得参观。)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讲“我”参观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困 (2)小组讨论。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国徽和12根大理石柱子的?国徽有什么特点?12根大理石柱子又有什么特点? (要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结合对有关词语的理解谈感受。)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人民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总的特点是雄伟壮丽。 4.自学第3至5自然段。 (1)逐段自学课文。要求:根据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照“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同时记下不懂的问题。(自学提示:①“我”参观的什么地方?②“我”看到或听王叔叔说了什么?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④各处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要求学生逐段回答问题,同时引导理解有关词语句子,并解答学生的疑难。 ① 学习第3自然段。 水晶玻璃: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名贵矿石。水晶玻璃指一种优质的玻璃,它的透明光亮很像水晶。 晶光闪耀:十分光亮的光芒一闪一闪地很耀眼。概括: 这一自然段写了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特点是美丽壮观。 ② 学习4至5自然段。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结合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谈感受。 第4自然段写大礼堂又高又大。 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又高又美观以及它的用处。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概括: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大礼堂的雄伟壮丽。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前5自然段课文。 2.熟读并背诵第4至5自然段。 3.指导写生字(前5个生字)。 指导重点:徽、盏、繁。 课后反思: 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动笔前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感到新奇、有趣、印象深的地方写出来,教给学生多角度观察,还要有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明白。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6—8段,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大会堂的雄伟,体会建设者的伟大创造力。了解参观的顺序。 教学重点: 感受人民大会堂的雄伟,体会建设者的伟大创造力。 教学难点: 了解参观的顺序,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学过的几个自然段中,课文从“我们”参观的哪几个地方写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困 二、细读课文。 1.第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参观哪里?(宴会厅。)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小组讨论。 第1句写宴会厅的位置(或“我们”来到宴会厅);第2句写看到的金花彩画多而美;第3句写看到的桌椅多;第4句写通过王叔叔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宴会厅宽敞。 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 “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因为柱子上,天花板上金花彩画又多又美,所以使“我”眼花缭乱。)这一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先讲参观的地点是宴会厅,再讲进去之后看到金花彩画的感觉,接着讲所看到的大圆桌和皮椅子,最后用王叔叔介绍的具体数字讲宴会厅之大。) 概括: 这

文档评论(0)

施工方案编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专业从事招投标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资料编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