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照相馆审美的滥觞与流变 大师带你收藏老照片
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发源于西方,带着深深的西方文化的烙印。当这种艺术形式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人积淀了几千年的视觉经验开始碰撞、互动、融合,一种中国特质的摄影审美开始滥觞与流变。这在中国早期照相馆的摄影实践中表现最为明显,正因为不同学养的照相师和形形色色的顾客群共同参与协作,谱写了一曲独有的照相馆时代的摄影变奏曲,从而对中国传统视觉经验格局,乃至近代视觉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摄影术发明之际,其发源地欧洲正在工业化的社会已经为接纳摄影做好了充分准备。从文艺复兴开始,更逼真描绘现实世界的绘画作品开始为世俗化的社会所接受,15 世纪画家还发明了光学仪器─“镜箱”,以更精确地呈现物体和人物的外貌及空间关系,16 世纪出现的科学研究之风进一步激发并推动了视觉艺术领域的写实手法,到19 世纪初期,欧洲绘画的表现方式趋于自然主义转变,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能够准确表现自然的摄影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反观摄影术传入之前的中国,人们积累了几千年的视觉经验,总体上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重文轻物、重精神理性而轻物质感性乃是其主流审美倾向,这主要是以社会上流群体士大夫文人的人生理想和思维表意方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1 其趣味的核心着重于精神意念性的达意抒情,而非物质感官性的视觉享受。摄影术传入之前,先行一步进入的西方写实油画,开始带给中国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但这个体验仅仅局限在教民、皇室和贵族,广州、香港等专业从事外销油画生产的画工群体中。广大民众的二维视觉经验依然停留在“笔墨之妙”造就的传统中国绘画中。当摄影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枪炮来到东方的时候,没有相伴的摄影图册,更没有摄影美学的教科书,舰船上装载的就是照相的器械和药料。第一批中国人学会摄影术,并在本土开办照相馆后,留给他们的是一个未知的审美探索空间。
最初的照相馆开设,大部分是画铺的画师转行之作。此时,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正处于历史的低潮时期,而民间画师们所从事的肖像绘画,随着城市中手工业和国内、国际商业贸易开始发达,新的市民阶层诞生,却有蓬勃发展之势。摄影术的强势传入,以及更快、更廉、更肖的“写真”人像的特性,凭空遏制了画像业的发展势头,甚至画铺开始出现生存危机。因此,最先一批创办照相馆的,是一批不得不面对现实而安身立命的画师们,中国摄影审美的滥觞毫无疑问地从画师对摄影术的理解中迈开了蹒跚的第一步。
“自从照相术输入中国以来,第一个时代是神像。”这批“神像”,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祖宗像”的代称,很多是老年人到照相馆拍摄的,期望百年之后,作为祖宗画的替代品被子孙纪念,或者给未来画师作画像之蓝本。如欧美摄影室开办者最初从古典写实绘画中汲取营养一样,移植传统的肖像画范式自然是中国照相馆师傅和顾客们不二的选择。
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经过六朝开启配景肖像、隋唐五代确立基本法则、宋代开始作为独立画科出现、元代写就第一部完整肖像画专著、明代探索写意性与写实性结合等几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到晚清摄影术传入时,其功能正从原来庙堂的“成教化、助人伦”,向平民家堂的纪念性转变。大量祖宗和先贤画像悬挂在私宅中,甚至开始出现仅供欣赏、娱乐的生者写实风格肖像。肖像画的对象也从原来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高僧大德、名儒雅士向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转行的画师们正式开始了照相馆的商业运营,从而开启了一个与肖像画一脉相承的中国照相馆肖像时代。
全身像男子全身肖像:北京宝记照相馆,卡纸21.2×28 厘米,照片14.5×19.5 厘米,1910 年前后。作者收藏。
正面像男子正面立像:上海镜中天照相馆,卡纸13.5×18.5 厘米,照片10×14 厘米,1906 年。作者收藏。
平光像商务印书馆同仁旅行团合影:上海三民芳记照相馆,银盐纸基,卡纸37×30 厘米,照片26×20 厘米,1932 年前后。私人收藏。
图式像香港美璋照相馆,蛋白纸基,19.5×13.5 厘米,1880 年前后。作者收藏。此照为摆拍的外销商品,还被制作成明信片广泛对外销售。不但雇用模特的气质与表现主题不符,整个构图也无甚美感,显得拥挤和匠气。
可以说,全身像、正面像、平光像、图式像成为中国照相馆审美滥觞时期最重要的四个法则,而欧美同时期照相馆则侧重以光影、造型来呈现人物的个性,中外最初的摄影审美产生都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传承。在沿海口岸城市,从摄影术传入一直到19 世纪末,照相馆基本遵循这些法则摄制肖像。在一些内陆边远小城市,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限制和信息的闭塞,直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照相馆风格还一直没有改观。
美术照相的兴起
当历史跨入20 世纪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转型和过渡时期。辛亥鼎革、军阀割据、列强欺侮、日本侵华等动荡巨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