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课程教学设计.docVIP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课程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雨霖铃》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抒情方式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课堂导入 人们都说我们的人生像一列有去无回的列车,你是这辆列车上唯一的司机和乘客,谁在你的人生当中的某一站上来,谁又在某一站下去,完全不由我们一个人决定。于是,每一次的相逢才显得如此珍贵,每次的离别才显得那么的刻骨铭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里,我们的古人与他的爱人进行了一场难舍难分的离别。 二.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与兄三复、三接并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他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一、 诵读 1. 听朗诵(朗诵视频) 2. 自行朗读,请同学朗读 3.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 通过朗读,总结本词的感情基调:悲凉、凄婉、不舍 二、 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明确: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请划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请分组赏析这几句诗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明确:实写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帐饮无绪,六字明显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而正当留恋之时,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凸显出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明确: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纵有千言万语也被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明确:自古以来,多愁善感的人离别时都会很伤心。更何况是在这让人不能承受的冷清凄凉的秋天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明确:这一次分开,经过的将是一年或更多年的分离,我料想即使有好天气、好风景,也会因无人共赏而形同虚设。离别了恋人,纵然是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诉说呢? 请划出文中间接抒情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这几句中有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作者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上阕:寒蝉,长亭、雨、烟波、暮霭 ? 下阕:酒、柳、风、月 这些意象描绘了冷寂幽清的秋天景色,营造了一种忧愁凄清、缠绵悱恻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三、 概括艺术特色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虚实结合 四、 课外拓展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惜别之情。送别友人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2.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3.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需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4.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