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 ppt课件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心境? 这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 ppt课件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 ppt课件 “自古逢秋悲寂寞”,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元朝马致远的《秋思》,不也是写秋的悲凉吗?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 ppt课件 意象的对比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枯藤 老树 昏鸦,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小桥 流水 人家,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古道 西风 瘦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夕阳西下, 万类霜天竟自由 断肠人 在天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冷落凄凉 生气勃勃 * ppt课件 这种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 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 诗如其人 * ppt课件 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 ppt课件 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 ppt课件 下阕开头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阕的写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曾” “忆” 词的上下阕在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 ppt课件 沁园春 长沙 * ppt课件 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兴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 唐诗 宋词 元曲 * ppt课件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长沙是题目。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 ppt课件 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如《沁园春》共114字,上片13句,下片12句,属长调。 韵脚(句尾押韵的字)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 * ppt课件 诗人简介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 ppt课件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桑梓,指家乡)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 * ppt课件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 ppt课件 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 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他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重游岳麓山、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朋友游聚的旧地,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 ppt课件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