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域分异规律情况调查研究
学 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方向):地理科学(师范类)
科 目:综合自然地理
班 级:地科班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13年12月
目录
一、前言Ⅰ
二、主要内容Ⅱ
(一)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背景1(二)地质2
(三)地貌与地形2
(四)水文2
(五)植被、土壤2
(六)气候3
三、地域分异特征总结Ⅲ
一、前言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经纬度108.5 28.57?。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二、主要内容
(一)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背景
(二)地质
1、大地构造单元
燕山早期,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挤压,本区发生褶皱造山并伴随由SE向NW运动的逆冲推覆,形成由钟南(F1)、沿河(F2)断层构成的后展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
燕山晚期,板块南移,地壳拉伸变簿,沿河断层上下盘岩片先后沿F2、F1断面伸展下滑形成沿河伸展滑覆构造,在滑覆体前方派生出由F3、F4及次级小褶皱组成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带。
其中一级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南缘,二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可分为江南台隆和上扬子台褶带。其中江南台隆又可分为铜施台凹和梵净台凸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
2、地质构造
大地构造部位: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坳陷褶皱。
地质构造:新华夏系次级沉降带隶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褶皱断裂普遍发育;构造线多呈北北东向和北东向,少数呈北北西向。断裂主要发育于褶皱背斜的核部和两翼,断裂的组合形式有束状的、阶梯状的及地堑、地垒式的,多属压性及压扭性作用所形成的正断层,也有部分逆断层。
县内占主导地位的一级构造是北北东向褶皱及其伴生断裂,较次一级的构造是北北西及北西向褶皱及其伴生断裂。另外,分布较多、规模较大的构造是北北东向及北东向正断层。县内分布的区域性一级褶皱,由西北向东南依序有:金鸡岭背斜,龚滩—高山—石朝复式向斜,土地坳—德江复式背斜,红坳向斜,夹石断裂背斜,沙子场—憔家铺复式向斜等。褶皱之背斜狭窄,向斜舒展、开阔。
断裂构造多发生在上述一级褶皱的背斜核部附近,以与褶皱轴平行或成锐角相交的高角度正断层、逆断层或枢纽断层为主。如沿河枢纽断层、钟南枢纽断层,多属近走向断裂性质的区域性大断层。此外,与褶皱轴近直交的正、逆断层及平推断层亦较普遍,但规模‘般较小,且形成较晚。
构造阶段演化:县内地壳在经历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的各种震荡、升降变动。特别是中生界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以后,已基本定型。此后新生界的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由于不同时期的构造长期相互干扰和迭加,形成了县内褶皱、断裂发育,组合形态复杂的构造景观。
地质构造特征:沿河地质构造在经历前震旦系准地槽阶段后,经“非突变式”转化为准地台阶段。以前震旦系上下板溪群的一套复理石建造、类复理石建造为代表的准地槽沉积的准地台为基底,由震旦、寒武、奥陶、志留、二叠、三叠等一系列磨拉石建造、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组成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准地台盖层。寒武、奥陶、志留代表第一次大海侵时期,是一个沉积旋回,名加里东旋回。志留系沉积包括下志留系碎屑岩沉积,中志留系遇海侵高潮,故有石灰岩沉积,后期发生海退,沉积有泥质灰岩,泥质页岩互层,又代表一个次级旋回,叫志留纪旋回。志留系末期,加里东运动使寒武、奥陶、志留这三个下古生代地层在县境有完整出露,并有少量震旦系上统出露。海西运动,使沿河与黔中古陆一起上升为扬子古陆,直至二叠系才重为海侵淹没复为扬子海。致使县内缺失泥盆、石灰地层。
海西运动末期,东吴运动出现及燕山运动开始,使县境复受沉积。有上中生代二叠系和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假整合于志留系地层之上。此后一直处于海退隆起为陆,接受侵蚀,所以没有中生代的侏罗、白至地层和新生界地层。
燕山运动,使县境在南东至北西地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北东至北北东向的剧烈褶皱,形成“盖层褶皱”。造成背斜狭窄,向斜开阔。石灰岩和砂页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