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细菌的培养特征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细菌在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获得微生物菌落方法 稀释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蓝细菌和其它细菌不同,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胆素及藻胆蛋白体等色素。 蓝细菌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壁与细菌相似,由肽聚糖构成,并含有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染色阴性,所以将它划分为原核生物中。 蓝细菌常常生长在土壤、岩石上,在树皮上也成片生长,亦有许多种类生长在池塘、湖泊和海洋中。蓝细菌存在共生现象,如蓝细菌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与满江红共生形成鱼腥藻等。 *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II 了解细菌的培养特征 了解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 了解蓝细菌的形态 了解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理解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掌握放线菌的形态和细胞构造 了解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及衣原体的细 胞结构特点 重点: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及其菌落特征。 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征以及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重点及难点 (1)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菌落特征 菌落:由单个或少量同种微生物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繁殖出来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肉眼可见的子细胞集团。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一性,是衡量菌种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菌落特征取决于组成菌落的细胞结构和生长行为,可以从三方面观察 a、表面特征:光滑或粗糙,干燥还是湿润 b、边缘特征:有的圆形,边缘整齐;波状、裂叶状,锯齿状、毛发状、花瓣状等 c、纵剖面的特征:平坦、扁平、隆起、凸起、乳头状等 凝胶状、表面较光滑、湿润、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取,正反颜色一致。 细菌菌落一般特点 不同形态结构细菌的菌落的特点 球菌菌落:小、圆、隆起、边缘整齐 杆菌菌落:较大、较圆 鞭毛菌菌落:大、扁平、形态不规则或边缘多缺刻 芽孢菌菌落:不透明、粗糙、多褶皱、边缘不规则 荚膜菌菌落:光滑、粘稠、湿润(透明蛋清状) 光滑型菌落 肺炎克雷伯氏菌在DHL培养基上菌落形态 粘膜肺炎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 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形态-粗糙型菌落 稀释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菌落的用途 分离纯化 分类鉴定 细胞计数 选种与育种 菌苔 同一菌体的菌苔特征和菌落特征是相同的,若有异样,则菌体受污染或变异,应分离纯化。 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菌苔是由许多菌体繁殖形成(众多菌落连成一片)。 (2)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用穿刺接种法将细菌接种在明胶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形态的溶菌区,依据这些不同形态,可将细菌进行分类。 (3)半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特征 半固体培养基:含0.3-0.5%琼脂。穿刺培养,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的有无。 在表面及穿刺线上部生长——好氧 沿穿刺线自下而上生长——兼性厌氧或兼性好氧 只在下部生长——厌氧 扩散生长——有鞭毛,可运动 只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不运动 (4)液体培养基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以自由扩散生长,生长状态随细菌种属不同,可作为分类依据。 四、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细菌表面电荷和等电点 细菌细胞壁含有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因此也有等电点,在pH2-5之间。G+等电点在pH2-3,G-在4-5之间,pH3-4之间为革兰氏染色不稳定性菌。在一般的培养、染色或血清实验等过程中,细菌多处于弱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条件,因此细菌表面一般带负电荷,尤其G+带负电更多(磷壁酸中含有大量磷酸基)。 (二)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 1、细菌的染色原理 细菌菌体透明,在显微镜下与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结构,通过染色可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利于观察。常用染料可分碱性染料(如结晶紫、龙胆紫、甲基紫、孔雀绿、中性红等)和酸性染料(酸性品红、刚果红、曙红等)两大类。细菌一般带负电荷,所以常用带正电的碱性染料染色。少数菌(如分支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的某些菌)用酸性染色。细菌与染料的亲和力与染色液的pH有关。 A 简单染色:常用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用一种染液染色菌体。一般菌体被染上染料的颜色。 B 复合染色法:两种染料染色,以区别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或抗酸性反应,或将菌体和某一结构染成不同颜色。 2、常用的染色法有: 3. 革兰氏染色 简单染色法 正染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采购管理蔬菜采购验收标准DOC56页.pdf VIP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体温测量软件GBT 25000.51-2016自测报告.docx VIP
- WS∕T 225-2024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pdf
- 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doc VIP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大理州永平县汽车客运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评报告.doc VIP
- 2022年1月广东自考《07114现代物流学》试题和答案 .pdf VIP
- Unit 1 Happy Holiday(大单元教学设计)英语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pdf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录《管理学》真题库(含答案).pdf VIP
- 网络数据安全检查项及检查方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