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孟洲 谭柏平 谢增毅: 中国环境税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环境税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① ② ②
徐孟洲 谭柏平 谢增毅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 只是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
环保因素。下面拟就环境税立法中的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环境税”的征税客体和法定名称问题
环境税是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家税收, 环境税应该是我国整个税种体系中一个
独立的税种, 其法律地位是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等同的。在环境税法定名称的寻找上,
可否作如下考虑:
1. “环境税”: 它是以环境中的物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环境税”的内容广泛, 可看作
③
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下面还可分为污染物税、环境能源税、环境资源税、环境关税等。 而
且, 每一个名称下面还可再分, 如污染物税可分为噪声税、垃圾税、二氧化碳税、硫税、有毒
化学品税等。上面提及的环境资源税, 也可称为生态环境税。
2. “环境污染税”: 它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 任何单位和个人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害的
行为, 可以确定为征税客体。这些环境污染行为包括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热、固体废
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行为。环境污染税的计税依据是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这
个名称还可以有另外的叫法, 如称为环境保护税, 不过这是从狭义上来解释的, 它的课税
客体不包括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3. “环境消费税”: 以消耗某种环境资源为征税对象, 如美国对消耗臭氧的化学制品征
税等。我国现行消费税虽然将鞭炮、焰火、汽油、摩托车和小汽车等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纳入
课征范围, 而且对小汽车按照排气量大小确定差别税率, 这在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一定的
作用, 但未能对含铅和无铅汽油、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的车辆加以区别, 降低了税收对
控制污染行为的作用。笔者提议的环境消费税, 消耗的环境资源不仅仅包括汽油, 还应包
括天然气、煤、焦炭、重油、臭氧等等。具体范围可由税法确定。环境消费税在环境资源的
生产和消费环节征收。
4. “环境资源税”: 它以开发、使用、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作为课税对象。其名下有: “开
采税”、“开发税”、“采伐税”、“土壤保护税”等。其纳税主体是开发、利用土地、森林、草地、
水、矿产、地热、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计税依据由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开
发利用的程度共同确定, 对不可再生、本国稀缺的自然资源可以课以重税。以行为作为课
税对象的环境资源税, 可以冠名为生态环境补偿税, 或叫生态环境税。
环境资源税也可设计为以物为课税对象, 名称包括化学燃料税、水资源税、矿产资源
税、森林资源税和草原资源税等, 主要体现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或价值。
① 徐孟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② 谭柏平、谢增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③ 谭立: 《环境税的基本问题》, 载于《法学杂志》, 1999 年第 3 期, 第 8—9 页。
22
2001 年第 2 期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总第 26 期
以上陈述的几个环境税名称中, “环境税”的名称显然范围过大, 包罗万象, 立法中难
以界定其具体内容, 实践也不好操作。“环境消费税”以几种消费的环境资源为课税对象,
范围过于狭窄, 对其他几种常见的污染行为如排放污水、排放噪声等不闻不问, 也违背了
环境税的立法宗旨。“环境资源税”只顾及 自然资源的维护与利用, 忽视了以税收手段抑制
排污行为的作用。而“环境污染税”与“环境资源税”正好相反, 忽视了破坏 自然资源的行
为。笔者认为, 我国环境税立法, 可以冠名为“环境保护税”, 其具体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
环境污染税, 对污染物或排污行为征税; 二是环境资源税, 对稀有资源或利用、破坏自然资
源的行为征税。环境保护税这两部分内容, 还应该包括环境税收优惠的法律制度。鉴于我
国环境税立法仍处于酝酿阶段,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 加之国外的情况和我国也不尽
相同。因此, 笔者还认为, 环境税立法可以首先采取以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的、严重的环境污
染物、稀有资源、污染行为或生态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