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培训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 记 ——校内专题讲座 李家庄九年制学校 郝俊杰 2015年12月9日 《学记》简介 《学记》,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民族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古代汉民族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简介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学记》简介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简介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学记》简介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师的思想。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 ) 董仲舒(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 二程(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 )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 王守仁(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 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 五经指 今日《学记》学习内容 第一章:化民成俗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译文)执政者发布法律命令,广求品德高尚的人来辅佐自己,是可以产生一定影响的;但是,还不能打动众人的心。 (原文)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 执政者如果能够亲近贤德的君子,关爱贫贱出身的寒士,那么,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还不能教化人民。 (原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执政者如果想要教化全体民众,培养良好的风俗,那么,那就一定只有走兴办学校施行全民教育这条路了。 第一章解读 《学记》开篇,就从国泰民安的高起点来阐述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就在于他有国家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教养的强大支撑。 执政者个人有良好的治国理念,再怎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一种个人行为,或者由他的执政团队组成的团体行为而已。 要想让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全体民众都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要想获得各方面的人才甚至通才,来复兴大业,那么,发展和优化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就应该是无比重要的头等大事了。 第二章教育优先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玉石(即使质地很好),但是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们(即使本性善良),但是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文: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制定法律制度,统治百姓,无一不是把教育当作首要的大事。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尚书·兑命篇》说:“君王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坚持一贯的重视办好学校。”就是这个意思吧! 第二章解读 第二章强调即便是有先天禀赋的天才,也要重视后天的教育;即便是已经学习有成的人,也要重视终身教育。个中道理勿庸置疑。历代统治者只要夺得了政权,坐上王座,头一件记起来的事情,就是教育。 第三章学知不足、教学相长 贾艳琴老师已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