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和现代对中草药品种的拓展与引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绍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疾病防治与用药需求的增长,探求用药资源、拓展和更替引用新的药用品种,从古代至近代和现代可谓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现代显得尤为神速。我们知道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仅收药365种,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历时1600多年才1892种,加上清代赵学敏拾遗的716种,也不过2000多种;19世纪所增不多;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首先是《中药大辞典》推出5767种,《全国中草药汇编》又收药近4000种,90年代未,即1999年成书的《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21世纪初调查发现的中草药资源品种已达12807种。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临床常用品种的引用是有限的,根据笔者从业近50年的实践,发现较普遍应用的中药大约为500~600种,尽管有地域用药习惯和供需情况的差异,但品种数目大致恒定。鄙人的这点认识从三个方面得了证实:一是从《中国药典》1985年版至2005年版,所载中药材均未超过800种;二是国家有关部委、局在90年代初制定的医院分级评审指标中规定,三甲中医院的中药饮片品种应超过500种;三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历版教材介绍的中药品种均在400~600左右。《中华临床中药学》亦仅收载610多种。 2004年以后,笔者根据湖南省地区用药习惯,参照相关省区的情况,以及药材市场的实际供应情况,组织编写了《中药处方手册》一书,书中收载600余种常用中药和200余种中草药;2011年,又根据《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以及药材市场已上市销售的品种,或在成方制剂中已引入的品种,或在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引用品种,编写成《中草药中成药选用指南》一书,书中载入中草药1117种,除620余种属于常用或较常用或少用中药外,其余500余种大多为近代或现代引入应用的中草药,或民族习用药材。为了便于大家学习了解,指导其应用,特将其按功效归类并简要介绍其来源、有毒无毒、入汤剂的用量等内容如下: 解表药,包括发散风寒与发散风热药共25种,如已广泛应用的灯盏细辛、一枝黄花、鹅不食草、落新妇、罗勒、搜山虎等。 清热药,包括5小类共141种,其中清热解毒药达118种,如三丫苦、四季青、地锦草、白英、龙葵、金荞麦、杠板归、垂盆草、鸡骨草、岗梅根、马兰、水杨梅、苦木、了哥王根、长春花、虎耳草、胆木、金莲花、喜树、救必应、千屈菜、金盏银盘、贯叶金丝桃、树舌、冬凌草、石上柏等等。 泻下药,6种,如蝼蛄、石龙子等。 祛风湿药,共84种,如两面针、雪莲花、天山雪莲、雪上一枝蒿、丁公藤、楤木根、黑骨头、黄杨木、香叶、接骨木、青藤、勾儿茶、买麻藤、臭梧桐、独一味、雷公藤、丢了棒、荨麻、祖师麻、称钩风、过江龙、麻口皮子药、千金拨、竹节香附、梵天花、穿山龙、宽筋藤、钻地风、月见草、安痛藤、黑蚂蚁等等。 芳香化湿药,6种,如郁金香、灵猫香等。 利湿药,共40种,如玉米须、梓白皮、破布叶、黄蜀葵花、冰凉花、虎杖、溪黄草、香茶菜、獐牙菜、鸡蛋花、冬葵果、肾茶、下田菊、木棉花等。 温里药,2种,如莳萝子、辣椒等 行气药,共18种,如预知子、隔山香、九里香、土木香、夏天无、素馨花、鸡骨香、香排草、茉莉花、桃金娘根等。 消食药,7种,如沙枣、隔山消、鸡矢藤、九牛造、杨梅等。 驱虫药,3种,如鹤草芽、亚麻子等。 活血化瘀药,共33种,如银杏叶、黑老虎根、红木香、夜合花、接骨丹、披麻草根、霸王七、石见穿、杜鹃花、瑞香花、毛冬青、山海棠、飞龙掌血等等。 止血药,共28种,如飞廉、景天三七、瓦松、紫珠、木槿花、蔷薇花、断血流、山茶花、檵木、地菍、枫香脂、草血竭、薯良、千层塔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共49种,如野马追、暴马子皮、山梗菜、松萝、紫金牛、罗汉果、千日红、毛大丁草、华山参、水半夏、沙棘、牡荆叶、胡颓子根、无患子、石吊兰、龙脷叶、平见母、伊见母、湖北贝母、乌骨藤等等。 平肝熄风药,6种,如罗布麻、萝芙木、蝉花、三七花。 安神药,3种,如缬草、松针、含羞草等。 开窍药,暂未发现引用新品种。 补虚药,共43种,如刺五加、绞股兰、红景天、手参、山海螺、福参、雪参、兰花参、竹节参、蓝布正、棉花根、五指毛桃根、糯米藤、石耳、珠子参、西施舌、 榼藤子、黄花倒水莲、杜仲叶、乌多年、人参花、蜂王浆、原蚕蛾、海燕、乳鹿、香菇、蚕蛹等等。 收涩药,如金樱根,分心木、碧桃干。 涌吐药,1种,如相思豆。 攻毒杀虫、收湿止痒药,2种,如大蒜、霸王鞭等。 拨毒化腐生肌及其他药,18种,如南天仙子、穿破石、白屈菜、人参果、藤三七、还阳参、翼首草、紫金花、甜叶菊、甜瓜子、黄瓜子、树花、云芝、蜂胶等。 据统计,在近现代引入应用的500余种中草药中,标识有小毒的43种、有毒的39种,大毒或极毒的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