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 07定性控制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开环控制的典型例子就是交通灯控制系统。 这里,控制器周期性地变化灯的颜色,从而控制车的启停。 这样的系统对于环境完全没有适应能力,即完全不考虑道路的交通实际情况。大家可能注意到过,经常周围一辆车都没有,还是红灯。(可以以北门外荷清路为例子) 当然,现在很多交通灯也在考虑引入反馈机制,“智能交通系统”。 * * * * * 正反馈的例子,麦克风对准音箱。 *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比较 开环控制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 缺点:控制精度不高 闭环控制 优点:系统响应对外扰和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 缺点:易引起过调,“振荡”和“发散”。 一般原则: 输入量预先已知,不存在扰动 — 开环控制 存在无法估计的扰动、参数变化 — 闭环控制 转速 温度 控制方法 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 正反馈 + - 对象 预定要求 传感器 控制器 执行器 + 负反馈:使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偏差愈来愈小 正反馈:使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偏差愈来愈大 正反馈和负反馈 + + (-) 对象 预定要求 传感器 控制器 执行器 正反馈 正反馈 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 蝴蝶效应 风起于清萍之末 原子弹引爆装置中要用到的裂变链式反应 正反馈的应用 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设计 PID控制器设计 ??? 比例控制:就是对偏差进行控制,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就发生作用即调节控制输出,使被控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偏差减小的速度取决于比例系数Kp, Kp越大偏差减小的越快,但是很容易引起振荡,Kp减小,发生振荡的可能性减小但是调节速度变慢。但单纯的比例控制存在静差不能消除的缺点。这里就需要积分控制。 PID控制器设计 ??? 积分控制:实质上就是对偏差累积进行控制,直至偏差为零。积分控制作用始终施加指向给定值的作用力,有利于消除静差,其效果不仅与偏差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偏差持续的时间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把偏差积累起来,一起算总帐。 微分控制:它能敏感出误差的变化趋势,可在误差信号出现之前就起到修正误差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输出响应的快速性,减小被控量的超调和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但微分作用很容易放大高频噪声,降低系统的信噪比,从而使系统抑制干扰的能力下降。 PID控制器设计 PID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PROBLEMS, REMED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YUN LI, KIAM HEONG ANG, and GREGORY C.Y. CHONG 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 FEBRUARY 2006, pp.32-41 PID控制 PID控制 PID小结 不依赖于系统模型 PID三个参数具有明显物理意义,方便调整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控制器出问题相当于脑残。No control = NC * 刘仙洲著:《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科学出版社,北京,1962。 铜壶滴漏  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计时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上壶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即时间)(图3之右)。这里浮箭可看作是一种自动检测装置。保持上壶的水位恒定,则是自动调节的问题。这个问题后来是用互相衔接的多级(3~5级)水壶来解决的。宋朝王普所著《官术刻漏图》(1135)曾描述莲华漏,后该书失传。根据宋朝杨军的《六经图》(1155)转述。莲华漏(图3之左)由4个壶组成。平水壶向平水小壶供水,平水小壶上有溢水口,可使多余的水泄入减水桶以保持水面恒定。计时精度比传说中的阿拉伯人用浮子式阀门调节水位的系统为高。这种计时装置是一种开环自动调节系统,其原理相当于有非线性限制器的多级阻容滤波装置。 漏水转浑天仪就是把浑象与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滴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用来表演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 候风地动仪  公元 132年东汉的张衡发明的一种观察地震的自动检测仪器(图6)。它的工作原理不仅涉及反映信号的方向问题,而且还包含着“小偏差内稳定,大偏差内不稳定”等自动控制原理。 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 指南车是三国时期, 指南针是宋代. 有学者认为司南的原理其实是和指南车一样的.即中国人对磁性的认识还是从宋代开始的. 没有给自动控制原理留下什么财富。 教材中除了封面和参考文献基本找不到中国人的名字。 * * * * * * * 摄像机对准月球, 太阳能帆板对准太阳, 通讯天线对准地球。 以上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