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精练:单元检测十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含解析.docVIP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精练:单元检测十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检测(十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 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解析:选A 材料的主旨是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选A项;材料也强调因时制宜,所以B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材料突出要尊重自然规律,排除C项;材料无关精耕细作,排除D项。 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以盈补虚”“出入相补”“几何……理论”“圆周率”等信息可知,其研究都具有一定的非实用倾向,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3.明代李时珍的本草之学,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还介绍了一些外来技术。这表明他们都(  ) A.具有理性主义学风 B.强调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力图总结传统科技 D.受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 解析:选A “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实绘的图样”等字眼意在强调这些科技成果均是理性思考的产物,即都具有理性主义学风,但材料不涉及唯物主义思想,这些科技成果也并非都力图总结传统科技,并非都受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意。 4.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50种 1种 5种 11种 2种 12种 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 5种 1种 6种 3种 2种 若干种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解析:选A 材料中包括物理学和力学、生物学在内的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故A项正确;从数据看,材料中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故B项错误;清政府坚持夷夏观念,没有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只出现在明末清初政权交替时期,当政权稳定后中西方文化交流会受阻,故D项错误。 5.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所以不为人重视者,实因中国人太重实用。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 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 C.地大物博的环境导致人们懒惰 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发展 解析:选D 据材料“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得出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发展,故D项正确。 6.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  ) A.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 B.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 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 D.《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 解析:选C 根据材料“《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可以看出当时平民对政治有一定的发言权,故C项正确。 7.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A项正确。 8.(2019·莆田模拟)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据此可知(  ) 艺术形象 财主 及子女 大、小商人 及子女 官宦 之子女 侠士 皇帝、 皇后、太子 出现人数 21 142 52 6 25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 C.官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