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音访学随记
笔者:中颐
公元2018 年10 月 28日晚,随黄明雨老师带队的辛庄师范师生共三十几人的队伍
来到福建泉州,体验并学习南音。
此次学习,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社长郑国权老先生首先对南音的历史文化及南音文
化的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随后随着风雅斋乐社的老师们,展开了南音从谱子到乐器的
学习体验中去。因为大部分有关南音的知识性梳理已经十分详细,并且在泉州南音网的
网站上可以很容易获得,在这篇随记中,仅摘访学过程中引起我思考和感触的记录下来。
南音原又称弦管,在台湾等地区称为南管,于2009 年列入人类 (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在南音的保存相对完好,学者们结合现代科技,已经将南音的历
史、文化、曲谱、唱词做出相当程度的整理,并集结成册,连同传统曲谱配上录音及五
线谱和简谱,一并上传到了泉州南音网中。每年有一些音乐学人会来到泉州学习南音,
乐社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教师队伍和教学体系。
南音乐曲形式及曲目内容传承之古老,最早可追溯到汉唐,曲目传承之繁多,仅已
整理的有 6000 多首散曲(其中词谱完备并出版的有2000首)。其流传之广可及海外,
乐师音乐素养之强、南音之艺术文化魅力之强令人惊叹。最令我震撼之处在于我所亲见
的南音及南音演奏者的生活中许多风貌与历史所描述的情形惊人地相似。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南音演奏乐器包含:洞箫、琵琶、二弦、三弦、拍板、响盏 (仔)、嗳仔、小叫、
木鱼、双铃等。这些乐器从乐器制作到演奏方法上大多保留着古制。现在最常用的演奏
乐器组合是拍板和琵琶、二弦、三弦和洞箫,剩下的乐器也是常用的,有个敲击乐器叫
做四宝,看起来很简单只有四个竹片,但想演奏得好,需要学会用巧劲。拍板相当于指
挥,坐在中间,若有唱词会一边拍板一边唱,有的曲子无唱词,也需要拍板。拍板共五
个板子,演奏者左手秉三片,右手执两片击奏。几乎每一个拍板上都刻着“发皆中节”,
此四字应是传承古制。
琵琶是横抱的,几年前听说唐朝的琵琶是横抱,没想到南音的琵琶依然保留着横抱
的旧制。乐社老师介绍,琵琶过去是马上乐器,初始弹奏时,琴头下垂,中期琴头上提
45°左右,即为唐和现在泉州南音所用形制,后期发展为竖抱,这样左手被解放,演奏
技术丰富起来。我们常在晚上到文庙听乐社表演南音,文庙的舞台背景就是一幅 (副)
唐代画(晚唐韩熙载夜宴图),舞台上的现代南音横抱琵琶的演奏与后面背景图上的横
抱琵琶的演奏画像,如出一辙。想起敦煌曲谱的琵琶谱是指法谱,因为是横抱琵琶,在
1
当今几乎没人懂得横抱琵琶的规制和定弦,因此曲谱无法演奏和恢复。也许南音的横抱
琵琶可以成为打通敦煌曲谱的一把钥匙。
在泉州这一个星期,我先后尝试了三弦、琵琶、二弦三种乐器,这三种乐器的音域
并不广,几乎和人声的音域范围接近,只是三弦演奏起来比琵琶低了一个八度。演奏技
法上很朴拙,比如琵琶和三弦大部分左手的按弦部分只能用食指和无名指来演奏,而现
在西方弦乐的乃至近现代的民族弦乐的都是用左手四根手指来演奏,所以可以演奏技术
难度较高的和速度较快的曲子。而二弦也不能如提琴演奏一样弓法随意变化,二弦有内
外弦之分,内弦只能“拉”不能“推”(提琴称“拉”为“下弓”,称“推”为“上弓”),
外弦若不按指(空弦)则只能“推”(上弓)不能“拉”(下弓)。二弦保留着奚琴的
基本形制,与宋代的“嵇琴 (亲)”形制上极为相近,与现代发展后的二胡有所不同。
诚如《礼记·乐记》中所述“乐之隆,非极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
叹,有遗音矣”,古之乐器不在技术如何繁复上下做文章,而旨在用很朴拙的乐器和技
法演奏出至真至诚的音乐。
因为自己不熟悉吹奏乐器的演奏方法,所以没有学习洞箫,但是南音中的洞箫是很
值得关注的,洞箫又称为尺八,现在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所流传甚少,在日本却有比较
广泛的流传,不过日本洞箫音乐已经很大程度融合了日本的民族特性,其音凄怆哀婉,
早已不同于华夏民族的音乐气质了。而此南音洞箫的形制则继承了唐宋尺八的的精华,
保留了唐代六空尺八的规制,仍在演奏大量的南音乐曲。
南音洞箫音色圆润柔和、优美,在“清奏”和“清唱”的演奏形式中演奏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