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生态城市 1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①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 ②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③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④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⑤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1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 景观 美国城市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发展历史短,虽然早期移民大量来自欧洲,但美国人接受了欧洲居民自由的精神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色 欧洲城市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部分建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历史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杭州 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带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沿城市中心轴线排列 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 * 谢谢观赏 再见!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 高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 * 第12讲《人口》 * 1. 人口自然增长 (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变化) (1)人口的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3)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状况不同。 (4)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 * (5)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①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②国家之间的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由于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措施)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 2、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特点 原始型(“高高低”) 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 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 (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 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 “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 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4)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 3、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 (2)二战以后 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②流向: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③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 4、国内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①特点:A人口迁移规模小;B频率低 ②迁移方向: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③影响因素:A计划经济;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政策限制农民进城 *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