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分类辨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考古遗存与传世文献 学生姓名: 何嘉颖 年级、专业: 2014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指导教师: 白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分类辨析 一、玉钺 (一)形制 琢作左右上下均不对称的钺形,两侧边厚薄不一,近较厚的侧边有一单面钻凿的圆孔,原应嵌有松绿石,现已脱落。器面钻双孔,一大一小,小孔属端孔,大孔属背孔,皆为单面钻。此器既大且美,应为古代象征权力的瑞器。 (二)玉质 深灰绿色不透明玉质,带有贝类遗骸沉积结构的蛇纹石,沉积层清楚。 (三)用途 玉钺是由石斧或玉斧演变而来的,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商代、西周。钺的形状像大石斧,多有大穿孔。商代玉钺多琢有兽面纹。商周时期的青铜钺由玉钺演化而来,但青铜钺属兵器类,用于砍杀,而精工制作的大玉钺已失去原有实用功能而发展成为礼仪用玉或陪葬用玉,是象征氏族首领或军事首领的权力的礼器。这种玉钺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多有发现。大型玉钺、青铜钺更成为王权的象征。 二、玉圭 (一)形制 玉圭是传统的玉礼器之一, 系“六器”的核心器类之一。二里头遗址墓葬共出土玉圭3件, 分属于二、三、四期。第二期玉圭,乳白色,长条三角状,器身刻有三周浅纹,器长6.9厘米;第三期玉圭,近象牙黄色,局部有翠斑,通体磨光两面刃两孔间饰弦纹、菱形云雷纹, 上面圆孔上端的一面有三道朱条纹, 接近刃部的一面与顶端附有残存的麻布,长17.4 厘米、宽4.4 厘米;第四期玉圭,乳白色,长方形片状,宽的一端有两面刃, 另一端靠近顶端有一圆孔, 通体磨光, 通长2厘米、宽37厘米位于墓底南端1乃处, 居中, 当在墓主小腿部位,与l件玉刀、1件玉璧戚和数枚海贝集中放置在一起。 陈雪香,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中原文物2003(3):p23-37 (二)玉质 第二期玉圭,乳白色玉质;第三期玉圭,近象牙黄色玉质,局部有翠斑;第四期玉圭,乳白色; (三)用途 我国使用玉圭的历史悠久,最早发现于二里头古文化遗址的“玉圭”是由原始社会的一种铲形器工具如石铲、石斧、玉锛等一类的器物发展而来。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 信圭、 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 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 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 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三、玉刀 (一)形制 二里头遗址墓葬共出土玉刀4件,分属三、四两期。 三期l件。三孔刀。近石质, 灰褐色, 表面有朱砂痕。扁平短梯形,平背,平刃, 背部有三个一面穿透的圆孔。背长40.2厘米、刃长52.3厘米、宽9.8厘米一10.0厘米。 四期3件。第一件,豆青色,长条梯形,直背,直刃,背短于刃。两侧各有两组计四颗齿扉, 刀面近背部有三个等距穿孔。长(刃部)53.5厘米、宽8.8厘米。 第二件,梯形,一端残断, 留有半个孔, 另一端磨成刃, 一长边也磨成刃, 靠近另一长边的中间有一圆孔, 残长14,1厘米、宽4.8厘米、厚0.4厘米、孔径0.6厘米。 第三件,七孔刀,扁平宽条, 呈扁梯形, 平背, 直刃较长, 刃圆钝, 两侧斜边, 中部有锯齿形饰, 两面有斜线划纹, 上部有7 个小圆孔。长6 0.4 厘米一6 5.0 厘米、宽9.5 厘米、厚0.1 厘米一0.4厘米。 (二)玉质 三期l件。近石质, 灰褐色, 表面有朱砂痕。四期3件。第一件,豆青色。第二件,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第三件,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 (三)用途 据考古挖掘研究,玉刀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石刀,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脱离实用,成为权杖的象征。七孔大玉刀虽然具有战形器的形状,但从其纹饰的精美程度来看,应该脱离了作为战争用器的可能,而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的可能性更大。 有的学者根据玉刀局部上有黄色沁,认为是血迹渗进玉里并且经过时间长期的洗礼后,导致变成了现在看到的这种颜色。玉刀为什么会沾上血迹,既然不是用于战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与杀人有关,于是在此基础上认为七孔大玉刀不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而是作为杀人的刑具。 四、玉璋(牙璋) (一)形制 璋始见于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